鹽,歷來被譽為“百味之王”和“調料之母”。鹽的使用,是人類繼用火以后的第二次重大突破。食鹽是人類最早開發的咸味調味品,如果沒有鹽,即使是山珍海味,也做不成美味佳肴,故古人有云:鹽者百味之將。
“鹽宗”夙沙氏
鹽的存在比我們人類早得多。在自然界,存在著許多不需加工就可現成食用的鹽。在舊石器時代,原始人主要依靠獵取野獸和鳥魚類為食,由于動物體內含有一定的鹽分,可以滿足原始人生理上的需要。隨著火的發明和使用,人類告別了茹毛飲血的原始生活,由于谷蔬食品中鹽的成分很少,人們對鹽的需求逐步增長,鹽的開發和利用逐漸變得重要起來。
傳說黃帝的臣子夙沙氏,居住在山東半島上的古老部落,長期與海為鄰,首創煮海為鹽,于是成為我國海水制鹽用火煎煮的鼻祖,被后代譽為“鹽宗”。中國是世界上最早發現和開發海鹽的國家。據文字記載,在距今6 000年以前,中國已利用海水制鹽。發現并利用的自然鹽還有池鹽、巖鹽和膏鹽,4 000多年前已生產湖鹽,2 000多年前已鑿井汲取地下天然鹵水制鹽。
飲食中有了鹽,這是中國飲食歷史一個大事件。因為有了鹽,才有了調味,從此中國先民在“熟食”的基礎上,開創了“烹調”的新時代,正是“食鹽”作為“烹調”肇始的標志。史書上流傳下來的西周 “和羹”,就是我國最早用鹽烹調出來的菜肴,也是中華民族第一道有史可查的名菜。我國在商代就已推廣和普及自然鹽的開發利用,到了西周,人們更加重視區別它的品質和用途,制鹽的技術日趨提高,品種增加,而且專門設置管理部門。周室的天官冢宰下就設有“鹽人”,專管鹽之政令,以供百事之鹽。如祭祀時,選用“苦鹽”、宴客時則用“形鹽”和“散鹽”;王之膳饈則使用質量最好的“飴鹽”。
制鹽業是我國最早的手工業部門之一,也是最賺錢的行當。春秋齊國,就專門設置了“煮鹽官”,專門管理煮鹽業。其收入甚巨,為齊桓公成為春秋五霸奠定了經濟基礎。當時管仲首創官營以“鹽鐵”通利天下,成為中國食鹽專賣之鼻祖。
鹽稅歷來是我國朝廷的重要財政收入。漢武帝頒布了《鹽鐵論》后,實行鹽的產、運、銷全部官管,實行專賣制,禁止私產與私營。如果違者,要受到“鈦左趾”(割左腳趾)的懲罰。 晉代刑法規定,如私人煮鹽貨售,犯者要坐4年牢,官吏舞弊也要坐2年牢。唐宋以后,鹽業仍為朝廷專賣,私禁更嚴,宋太祖登位的次年,就下詔規定私煮私鹽三斤者處以死刑。
神奇的“長兄”
從廣義上說,凡是金屬離子與酸根離子結合的化合物,都稱為鹽。所以鹽在我們的生活中無處不有。其成員之多,分布范圍之廣,堪稱是一個大家族。據估計,全世界鹽和它的衍生物有15 000多種。其中“食鹽”是最早為人類開發和利用的,可稱為鹽族的“長兄”,這個大家族里也唯有它能供給人類食用。
我國食鹽資源十分富足,主要是海鹽、井鹽和湖鹽三大類。
1.海鹽
是以海水(含沿海地下鹵水)為原料曬制成的鹽。我國現在海鹽的年生產能力居世界首位,約占世界海鹽總產量的1/3以上。我國海鹽分布在東部沿海地區。
2.井鹽
分為埋藏在地下的固體石鹽和液體鹵水。井礦鹽是采用打井的方式,開采埋藏在地下幾十米乃至幾千米的固體石鹽或液體鹵水,并通過一定生產工藝精制而成。井礦鹽主要分布在中西部地區。
3.湖鹽
是開采鹽湖中的鹽類物質而生產的鹽。湖鹽分布在我國西部和西北部地區。
我國食鹽習慣上以產區為名,如產于浙江沿海的稱為“姚鹽”,江蘇的為“淮鹽”,山東的為“魯鹽”,天津、河北的為“蘆鹽”,福建的為“閩鹽”,內蒙古產的為“雅鹽”,四川的為“川鹽”,廣東的為“粵鹽”,遼寧的為“遼鹽”及湖南的為“湘鹽”等。中國鹽市場至今仍實行國家專營,按行政區域劃分市場。所以各省市市場都有自己的1~3種鹽的品牌,其他品牌不能進入,因而形成國內鹽市場品牌林立,實際上又沒有品牌的局面。
食鹽的特殊功能
食鹽雖然不含熱量,卻是人體組織中必不可少的礦物質。成人體內一般約含鈉90克,含氯85克,大部分存在于體液中。鈉是細胞外液(血漿和組織間液、包括淋巴液)電解質中的主要陽離子,是保持細胞外液容量和滲透壓的主要支柱,對肌肉的收縮、心臟的搏動、血液的流通、神經信息的傳遞、碳水化合物和蛋白質的新陳代謝以及體液的酸堿平衡等方面,都有重要的作用。氯也有維持體內酸堿平衡和滲透壓平衡的作用,又是胃液中電解質的主要陰離子,能促生鹽酸,幫助消化,并可維持神經骨骼肌的興奮性;氯是構成胃酸的主要原料,能激活胃蛋白酶原,使之轉化為胃蛋白酶而分解蛋白質,亦能直接使蛋白質變性而有利于消化吸收,從而起著幫助消化的作用。所以食鹽是人體所需鈉和氯的主要來源。由于出汗和排尿,體內每天都有一定量的鹽分排出體外,因此每天都必須補充鹽。成人每天一般需攝入氯化鈉5~8克;人體如缺鹽,輕則倦怠乏力,淡漠無神,起立時會暈眩,引起低血壓、疲乏、食欲差等癥狀;重則惡心嘔吐,肌肉痙攣,水腫,血壓下降。
食鹽還有一個特殊的功能,即國家財政的重要支柱,古今中外莫不如此。在古代是財富的象征,甚至直接起著貨幣的作用,在古羅馬,官府付給的報酬不是金銀錢幣而是鹽。時至今日,在埃塞俄比亞的邊遠地區,10磅(約4.54千克)重面包狀的鹽塊,仍作為貨幣使用。
今天,由于食鹽擔負著加碘消除碘缺乏危害、提高人口素質的重任,在中國仍然是一種特殊商品。即使在中國加入WTO的貿易協議中,也特別明確鹽的批發經營不對外放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