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張大媽多年的老毛病——膝關節退行性骨關節炎又犯了,她常抱怨無法蹲起,尤其是上下樓梯無力,甚至不能;往往在站起的一霎那最為不適,活動一段時間后逐漸好轉;而活動或站立太久,又會再次疼痛。張大媽來看我的門診,問我,膝關節退行性骨關節炎究竟怎么治?
骨關節炎是老年人常見疾病。目前,膝骨關節炎的治療主要采取休息、功能鍛煉、藥物、中醫中藥(包括中藥內服外用、手法、小針刀等)、理療、支具、關節腔注射、手術等。基于疾病的不同程度,治療分為三步:早期骨關節炎患者,首選采取休息、健康教育、改變生活方式、功能鍛煉等非藥物治療方式;對于中到重度疼痛和功能障礙的患者,保守治療不足以控制癥狀,可采用藥物對癥處理;若病情持續惡化,可考慮手術治療(包括關節沖洗術、關節鏡微創手術及人工關節置換術)。
非藥物治療
老年朋友對骨關節炎首先要有充分的認識,保持樂觀情緒、合理的生活和工作方式。平時可以進行適度的體育鍛煉以改善關節的功能。所謂適度,以不增加或少增加關節負荷為原則,盡量采取一些非負重的活動,如游泳、短距離慢速騎車等;超重或肥胖的老年患者應適當減輕體重,從而減少受累關節的過度負荷;膝和髖關節受累者應避免長久站立、跪位和蹲位;已患有較重骨關節炎的老年朋友,可以使用護膝、把手、手杖、步行器等支具或者輔助設施。
藥物治療
若非藥物治療無效,可根據關節疼痛情況,單獨或者同時采取藥物、理療、關節腔注射等多種保守療法減輕疼痛、改善功能。
◎口服藥物治療 主要有鎮痛藥物(包括解熱鎮痛和非甾體類抗炎藥,如芬必得、扶他林等)和可改變骨關節炎病程的藥物(包括氨基葡萄糖、雙瑞醋因等)。這里要注意,鎮痛藥物的使用是有風險的,如存在引發胃腸病變的副作用,使用時應遵醫囑。氨基葡萄糖為能改變骨關節炎病情的藥物,抗炎止痛,又有延緩骨關節炎發展的作用,可在醫生指導下選用。
◎注射療法 分為局部痛點注射和關節腔內注射。局部痛點注射皮質激素等藥物,可使藥物直接到達病灶局部,以消除炎癥刺激,緩解肌肉緊張或痙攣,改善局部血液循環,緩解疼痛。關節內注射對早中期骨關節炎有良好的作用,近年來采用廣泛,注射的玻璃酸鈉是關節液及軟骨基質的主要成分,除潤滑作用外,可促使關節軟骨增生,消除致炎和致痛物質,在一定程度上緩解患者疼痛,對晚期骨關節炎也有一定的療效,不良反應較少。但需提醒的是,關節腔內注射時若消毒不嚴格,可能引起關節腔內感染,導致嚴重后果。
手術治療
在膝關節退行性關節炎的病情嚴重,以傳統康復、物理及藥物治療控制效果不好,且有持續惡化的情況下,建議患者手術治療。針對不同時期、自身需求不同的膝關節退行性關節炎患者,有不同的手術方式可以選擇。
◎關節鏡微創治療 包括關節沖洗術、游離體摘除、清理術、打磨成形術、軟骨修復術等。在鏡下對退變的關節軟骨、半月板、滑膜等進行清理、修復,取出關節內游離體,不僅對早期骨關節炎具有良好療效,而且具有創傷小、恢復快、并發癥少和可重復等優點,為治療膝關節骨關節炎的理想方法,但不適于膝關節強直或不穩者、嚴重退變、關節畸形明顯等情況。
◎截骨術和人工關節置換術 由下肢力線異常或膝關節畸形引起的骨關節炎,截骨術可能是最佳選擇;重度骨關節炎、關節嚴重退變、關節功能喪失嚴重的關節可行人工關節置換術,以達到緩解關節疼痛和改善關節功能的目的。由于晚期骨關節炎老年患者常合并很多基礎性疾病,手術創傷比較大,手術風險較高,因此需要嚴格掌握手術適應證,才能避免出現并發癥,從而獲得滿意療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