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澤東是很講究睡眠環(huán)境的,他曾經說過:“人的一生三分之一時間是在床上度過的。我在床上的時間更長,所以床鋪要搞得舒服些?!爆F(xiàn)代社會,擁有一個好睡眠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越來越多的人感覺睡不夠,或是醒來沒精神,或是失眠,睡眠問題重重。這就更加要求我們?yōu)樽约籂I造舒適科學的睡眠環(huán)境。
科學地安排好每天的睡眠,才能始終處于精神振奮、大腦清醒的狀態(tài),使工作、學習保持高效率。古人有詩曰“華山處士如客見,不覓仙方覓睡方”。現(xiàn)在看來,這個“睡方”的重要內容是安排好睡眠環(huán)境。
研究表明,人每天應保持七八個小時的睡眠。長達數(shù)小時的睡眠也不是一成不變的,通過腦電圖掃描出的波形可分成慢(淺)波睡眠(亦稱正常睡眠)、快(深)波睡眠(亦稱逆睡眠)兩類睡眠。入睡初期是慢(淺)波睡眠約1個小時,而在進入快波睡眠前的一段睡得最深沉,俗稱“熟睡”。
人的睡眠過程以90分鐘為周期,出現(xiàn)深波和淺波睡眠的交替,每晚要反復出現(xiàn)5~6次。那么,科學的睡眠環(huán)境是使深波、淺波睡眠每周期合計時間縮短,使“熟睡”的時間延長。
睡眠環(huán)境,包括硬件和軟件兩部分。硬件指的是臥床、內裝飾、家具、照明、空調、建筑結構、室內設施等;軟件即是室內溫度和濕度等。相對而言,軟環(huán)境顯得更加重要??茖W的睡眠環(huán)境,使人能適應睡眠中人體的生理變化,使能量代謝減少,血壓、體溫、攝氧量下降,呼吸次數(shù)減少等,主要控制三要素,即身體和臥具間的溫度、濕度、氣流。
我們知道,手腳發(fā)涼、室溫高、濕悶都會致人輾轉反側,難以成眠,所以控制室內溫濕度成為睡眠環(huán)境的首要要求。根據(jù)科學家的研究,最佳睡眠環(huán)境是室溫15.6~22℃,超過23.9℃即妨礙睡眠,相對濕度則不能超過80%。另外,寢室應保持在黑暗狀態(tài),天花板亮度不要超過50流明(相當于5W傳統(tǒng)燈泡的光通量);音響應在40分貝以下,不要超過70分貝。研究者還指出,寢室的墻壁與裝飾物色調雜亂會干擾入睡;居住密度應在人均4平方米以上,過密的話室內細菌總數(shù)、二氧化碳含量明顯增加,會干擾睡眠。
從臥床之上的微環(huán)境來講,舒適的睡眠要求身體適度翻動,所以人們每晚翻身約20余次,若溫度高、出汗導致濕度提高,翻身次數(shù)增加,就會影響睡眠。由此,被窩適宜溫度應在33±1℃,這也是皮膚的平均溫度。隨著臥具溫度升高,從皮膚表面放出水分,濕度則提高。溫度穩(wěn)定后,濕度也穩(wěn)定下來,最舒適時的濕度為50±5%。
“被要輕、褥要穩(wěn)”,舒適的被褥要求具有保暖、輕、貼身、吸濕、透氣等各種性能。床單、床罩除要求保暖、吸濕,還要求觸感好、有挺性、尺寸穩(wěn)定性好。
傳統(tǒng)被褥的填充材料是棉、絲棉等,20世紀70年代出現(xiàn)了以合成纖維為主的噴膠棉絮。近年來采用天然材料的傾向抬頭,人們喜歡用羽毛、獸毛防寒。它們由于質輕、能自動調節(jié)溫濕度,被稱為“天然空調器”,很適合心臟病患者、怕熱的嬰幼兒等人群使用。
最近,具有特殊功能的臥具商品也不斷涌現(xiàn),如在臥具填充材料中加入能發(fā)射紅外線的新型陶瓷,人體吸收其能量可改變血液循環(huán),促進睡眠和解除疲勞。香味臥具是在纖維中加入多種天然香精油,有鎮(zhèn)靜效果,可使人迅速入眠。利用電子與生物技術的睡墊是將音樂通過變換器,改變振動頻率,用這種睡墊入眠快,醒后身心舒展,工作效率提高。
另外,枕芯高度、床鋪面積、床架高度乃至睡床方位等要素,在某種程度上也或多或少會影響睡眠。從人類學和工程學的角度考慮,越貼近身體的物品就越需要人性化專業(yè)設計,因此專業(yè)寢具是提高睡眠質量最值得關注的重要因素之一。
廣大醫(yī)護人員在進行臨床和基礎醫(yī)學研究的同時,也應提高對睡眠微環(huán)境的認識,讓更多民眾受益于紡織、材料和力學的適宜科學技術,使公眾睡眠質量和生活滿意度得以進一步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