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府工作報告中對于經濟增長和通脹預期給出了具體的判斷依據,我們認為2013年經濟將更多呈現需求端穩定,供給端收縮,而通脹將較2012年溫和回升局面。
2013年政府工作報告中關于未來經濟指標預期向我們展示一個重要信息——2013年以穩增長、防通脹、惠民生、求改革為主。主要指標預測及其內涵如下:
(1)2013年GDP目標增速為7.5%,與上年持平,預測經濟或階段性企穩、13年GDP增速反彈至8.2%;
(2)2013年CPI目標3.5%,高于去年2.6%的實際值,預測13年CPI為3%,通脹溫和回升;
(3)2013年安排財政赤字1.2萬億,比去年增加4000億,體現積極的財政政策傾向;
(4)2013年M2目標增速13%,比上年下降1%,表明貨幣政策從偏松轉中性,但并未收緊。
(5)2013年實現人民收入增長與經濟同步,切實提高居民收入水平。
(6)以更大的政治勇氣和智慧,全面推進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等領域的改革。
2013年政府工作報告發布,報告回顧了過去五年來政府在應對危機、加快經濟結構調整、三農、民生、重要領域改革中取得的成績,并指出目前經濟社會發展中面臨的主要問題:第一、發展不平衡、不協調、不可持續;第二、經濟增長下行壓力和產能相對過剩矛盾;第三、生產經營成本上升和創新能力不足并存;第四、財政收入增速放緩和政府剛性支出增加矛盾;第五、經濟發展與資源環境矛盾;第六、城鄉、區域發展差距和居民收入分配差距較大。新一屆政府將要著力解決以上問題。
政府工作報告中對于經濟增長和通脹預期給出了具體的判斷依據,我們認為2013年經濟將更多呈現需求端穩定,供給端收縮(各類生產要素價格改革),而通脹將較12年溫和回升局面:
對于2013年經濟增速目標維持7.5%,階段性穩定的判斷依據:第一、必須優化配置和利用生產要素,保持合理的增長速度,為增加就業、改善民生提供必要條件,為轉方式、調結構創造穩定環境;必須使經濟增長與潛在增長率相協調,與生產要素的供給能力和資源環境的承受能力相適應。第二,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和調整經濟結構上,提高經濟增長的質量和效益令經濟階段性下臺階。
2013年CPI目標3.5%的判斷依據:第一、保持物價總水平基本穩定始終是宏觀調控的重要目標。2012年通貨膨脹壓力仍然較大,主要是:我國土地、勞動力等要素價格,農產品和服務類價格都存在上漲壓力;主要發達國家實行寬松貨幣政策并不斷加碼,輸入性通貨膨脹壓力不容忽視;理順能源資源價格需要留出一定空間;2012年價格上漲的翹尾影響約有1個百分點。
為了實現既定經濟目標,必須繼續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和穩健的貨幣政策,表現在財政赤字目標擴大和M2增速目標略降上。具體而言:
繼續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主要包括以下方面:第一、適當增加財政赤字和國債規模。2013年擬安排財政赤字1.2萬億元,比2012年預算增加4000億元,其中中央財政赤字8500億元,代地方發債3500億元。主要考慮結構性減稅的滯后效應,2013年財政收入增長不會太快,但財政剛性支出增加,會令財政赤字增加。目前我國債務負擔率相對較低,2012年赤字率在2%左右,處于安全水平;第二、加快推進營改增試點,適時擴大試點地區和行業范圍;第三、著力優化財政支出結構;第四、繼續加強地方政府性債務管理。
繼續實施穩健的貨幣政策包括以下方面:第一、發揮貨幣政策逆周期調節作用,廣義貨幣M2預期增長目標擬定為13%左右。綜合運用多種貨幣政策工具,調節市場流動性,保持貨幣信貸合理增長,適當擴大社會融資規模。完善貨幣政策傳導機制,加強金融監管與貨幣政策的協調;第二、促進金融資源優化配置。引導金融機構加大對經濟結構調整特別是“三農”、小微企業、戰略性新興產業等的金融支持,滿足國家重點在建續建項目資金需求。拓寬實體經濟融資渠道,降低實體經濟融資成本;第三、守住不發生系統性和區域性金融風險底線。
惠民生的具體措施有如下幾個方面:千方百計擴大就業。完善社會保障制度,企業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繼續提高10%,城鄉低保和優撫對象補助標準也進一步提高。深化醫藥衛生事業改革發展,新農合和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財政補助標準由每人每年240元提高到280元,人均基本公共衛生服務經費標準由25元提高到30元。
深入推進改革開放有如下價格方面: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深化國有企業改革以及重點行業改革、加快財稅體制改革、深化金融體制改革、深化投融資體制改革,推進價格改革,健全資源性產品價格形成機制、已經制定了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若干意見,要抓緊研究制定具體政策。
總結來看,2013年在積極財政政策和穩健貨幣政策基調下,經濟增長有望維持穩定,而物價水平保持溫和增長,人民收入水平提高,財稅、金融、投融資、收入分配改革將逐步推進。
(作者系海通證券宏觀首席分析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