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公款送禮成為久治不愈的沉疴痼疾,其實質是慷國家之慨,用納稅人的錢當籌碼來達到個人或小集體的目的。公款送禮成為公關和打通關節的既安全又銳利的武器。較之其他不正之風和腐敗行為,公款送禮更具隱蔽性、欺騙性,它與中國的傳統禮儀文化相結合,負面效應往往容易被淡化和忽略。
“老地方皇馬會所見(把包帶進來)。”這是一則經過司法鑒定恢復的手機短信,手機主人杜文的通訊錄顯示,發短信的人是深圳市某局一名干部。
2008年11月,內蒙古自治區政府法制辦主任武志忠、秘書處處長張小平和內蒙古自治區政府法律顧問室副主任杜文三人,帶著從自治區財政支出的210萬元,前往深圳送禮,感謝對方在辦理一起涉及內蒙古自治區的土地案件上給予的幫助。
一年多以后的2010年,同為這樁深圳土地案件,杜文再次從自治區財政支出400萬元,只身一人赴北京送禮。這次送出了130萬元,但“送給誰,到死也不能說”。
兩次送禮,自治區財政支出610萬元。也正是這兩次公款送禮引發了武志忠和杜文之間的“內斗”。武志忠指責杜文在北京并沒有送禮,而是獨吞禮金,并且第一次的禮金也有部分被杜文私吞。
2012年8月,杜文被法院認定貪污492萬元,被判15年,并處罰金80萬元。武志忠被“雙規”,案件正在調查中。案件背后涉及內蒙古自治區在深圳一塊土地權屬的糾紛。
送禮的細節
2008年11月26日,一份沒有落款單位的請示報告得到內蒙古自治區政府辦公廳負責人的簽字同意。這份請示要求支出210萬元辦案經費,用于處理深圳土地案件,因為“一些關鍵環節得到了(深圳有關部門多位同志)破格支持”,前期產生費用210萬元,需在11月28日支付到位。
此前,內蒙古自治區財政部門為自治區辦公廳辦理深圳土地案下撥了2200萬元專項經費,這次申請的210萬元屬于其中一部分。請示獲批后,210萬元公款被轉到杜文的個人賬戶上。這筆錢的實際用途是給協助辦理案件的其他省市相關官員送禮。
據杜文稱,2008年11月底,在深圳,他和張小平一起分四五次將這些錢取出來,然后放到武志忠房間。武志忠分包好后,讓他和張小平一同去送禮。“武志忠用一次性封簽將錢分成兩個包,讓我和張小平送到指定地點。當時我開車,具體送給誰、怎么送的,張小平清楚,我不知道”。
張小平也承認受領導安排專門前往深圳送禮,但在細節上有分歧。張小平稱:“武主任讓我去深圳,主要是監督杜文送禮。每次送禮杜文都讓我在門外等候,具體送給誰我也沒見到。”武志忠同樣承認讓張小平一起前往深圳送禮的事。“一是為了安全,二是對杜文個人品質很不信任”。
對于因深圳土地案向有關人員送禮之事,內蒙古自治區政府辦公廳負責人在一份書面材料中答復稱:“記得研究過,細節記不清。”
禮到底送給誰了,所有人都沒有交待。
在深圳送禮期間,杜文家庭財產意外增加了90萬元,其中80萬元由杜文的妻子王偉華通過多個親屬賬戶轉給杜文。王偉華稱,這筆錢是杜文父親給港商看風水的報酬。另外一筆10萬元則通過一個陌生賬戶轉到杜文父親賬戶上,這個賬戶實際由杜文支配。
一審判決書認定,杜文在此次送禮行為中,貪污了80萬元。另外10萬元未被計入貪污金額。對此,杜文的辯護律師稱,檢方沒有證據證明杜文家庭財產增加80萬元來自第一筆“送禮金”。針對第二筆400萬元款項,他認為這筆款支出時打了借條,尚未結賬,應按債權債務關系處理,而非貪污犯罪。
土地案緣由
本案涉及的“深圳土地糾紛”由來已久,不過此次試圖“奪回”土地的行動始于2007年3月22日。
這天,內蒙古自治區政府接到通知,深圳市政府支援其的一塊地,因一筆600萬元的債務糾紛被長沙鐵路運輸法院查封,即將變賣給深圳市一家公司以償還債務。此時,深圳市國土房產局已收到法院的執行裁定,該地即將變更至這家公司名下,并已登報公告23天,離合同生效日只剩七天。
接到上述通知次日的下午,內蒙古自治區政府一名副主席召集自治區辦公廳負責人、武志忠等人開會商討對策。會議決定,由內蒙古自治區政府法律顧問室赴廣州、深圳和長沙協調有關方面,提出執行異議。
上述地塊位于深圳市福田區竹子林段深南大道北側公建帶,雖然內蒙古自治區政府宣稱對該地擁有所有權,不過當初深圳市的土地使用權出讓合同的受讓方是一家民營公司。內蒙古自治區政府要想收歸自有,不僅要化解這家公司因復雜的債權債務關系引起的訴訟,并且必須在七天之內阻止深圳市國土房產局和意向受讓公司的土地出讓合同生效。
在協調了長沙、廣州兩地的法院,并且得到深圳市國土房產局的支持之后,運作者準備由內蒙古自治區財政廳下達收回土地的行政決定,并由財政廳向內蒙古自治區高級人民法院申請執行這一決定。內蒙古高級人民法院火速立案,并在實現與長沙鐵路運輸法院解除執行的“無縫對接”后,再對土地進行查封、收回,最后,由深圳市國土房產局辦理過戶手續。但這一過程實際操作難度很大。
2008年5月9日,深圳市國土房產局地政處處長陳曉光等人與杜文會談。當時,內蒙古自治區高級人民法院已經查封了該地。陳曉光表示愿意幫助內蒙古自治區政府拿回土地,但要求內蒙古自治區高級人民法院出具一份過戶裁定和協助執行通知。
因為背后種種復雜關系,內蒙古自治區高級人民法院的過戶裁定決定遲遲未能作出。王偉華稱,杜文在內蒙古自治區高級人民法院執行受阻后,試圖通過立刑事案件的方式,由公安部門出面扣押財產。
這又產生另外一次送禮。杜文自述,他支取了第二筆400萬元案件協調費后,將其中130萬元用于送禮。因為沒有其他相關方承認,于是杜文這一說法遭到否認。武志忠稱自己在杜文支款申請上簽字為“未經請示自治區政府領導同意不得支款”,但杜文還是支出了400萬元。
2011年10月17日,武志忠和杜文的對話錄音記錄顯示,兩人發生了爭吵。杜文稱,內蒙古自治區公安廳負責人讓他不要和領導說這個錢送還是沒送。武志忠則說:“領導可以不說,或者暫時不說,但我這里的人不能不說,我們不能不知道。”
此后,杜文和武志忠的矛盾開始激化,杜文向有關部門舉報武志忠。在杜文案發后,武志忠也被調查。
最高人民法院糾偏
武志忠和杜文之間內斗激烈,公安方面的操作沒有下文,但內蒙古自治區高級人民法院最后出具了一份執行裁定,裁定將這個地塊過戶到自治區政府名下。之后,深圳市國土房產局才辦理過戶手續。
不過在最后時刻,上述意向受讓公司由于對內蒙古自治區高級人民法院執行裁定不滿,向最高人民法院申請了執行異議,要求撤銷裁定。最高人民法院作出裁定,撤銷了上述執行裁定。這份裁定書詳細列舉了此前裁定的違法之處:超過申請執行期限、內蒙古自治區政府辦公廳出具的申請執行決定屬內部行政行為而不具申請強制執行的資格等。
最高人民法院的終審裁定使得深圳市國土房產局對這塊地過戶的手續沒了法律依據,這也宣告歷經數載,由武志忠、杜文等人想盡辦法的收地行動歸于失敗。
本案中,參與決策并執行送禮一事是否還涉及其他人,還須進一步調查。
(摘自《廉政瞭望》2012年第2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