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國《解放報》的一篇文章評論我在法國出版的《平凡的中國人》一書時這樣寫道:“《文匯報》駐法國記者自視為‘13億中國人的發言人’,撰寫了一本書,旨在扭轉法國人心中的中國負面形象。書名很特別:《中國人與其他人一樣也是普通人》,讓人認為這個國家口碑不佳是緣于歧視和曲解,而與體制的性質無關,與其工業行為也無關……”顯然,《解放報》認為,中國之所以在法國“形象不佳”,是因為中國自身的原因。而我則認為,盡管中國有著種種問題,但中國形象如此負面,法國部分媒體負有不可推卸的責任。
在這里,解剖一個“丑化中國”的實例,足以證明歧視和曲解到底是如何摧毀一個國家形象的。
圍攻“中國制造”
法國2012年11月8日的轟動新聞,是《巴黎人報》《地鐵20分鐘報》等大多數媒體以及收視率極高的各大電視臺的醒目標題《“中國制造”的服裝使一個女孩毀容!》多么駭人聽聞!果然是中國的“工業行為”在丑化自己國家形象嗎?消息源于一份地方報紙《諾曼底覺醒報》。據其報道稱,瑪麗四歲生日收到的禮物是裙子和運動衫。沒想到的是,穿后翌日瑪麗即全身過敏起泡浮腫,連眼睛都睜不開了,“真正的耶穌受難狀”。
文章一面世,立即掀起軒然大波:電視臺記者聞訊趕到,于是瑪麗紅腫著小臉蛋的可憐模樣立即傳遍法國?,旣惖母改冈诮邮芊ㄐ律珩v當地記者采訪時稱,是“中國制造”的衣服造成其女兒過敏。于是立刻就有皮膚專家斷言,法國自2008年以來就禁止使用含有“延胡索酸二甲酯”的防霉劑和干燥劑,而中國卻并不禁止,常常在衣服、沙發和皮鞋包裝里使用,因而瑪麗過敏的根源必然來自衣服。接著,當地為瑪麗治療的診所、醫院以及岡城的“醫科教學及醫療中心”也先后“證實”了這一說法。
過了一個凄慘生日的小瑪麗住進了醫院。法國輿論群情激憤,當地小市鎮鎮長蒂耶利·畢諾迅即出面發表講話,宣布“已查明貨源并將由警方出面扣壓這批服裝”。法國國家競爭、消費與反欺詐總署發言人瑪麗·塔婭也立即宣布介入調查并將訴諸法律,同時還將通報歐盟,要求歐盟全面扣押這批“有毒衣服”。法國社會經濟部部長布諾瓦·阿蒙也發表講話:“如果證實過敏確實來自裙子,我們將采取措施,必要時將禁止銷售。我們不能讓任何一個孩子再受到這種傷害……”法國所有媒體、特別是影響巨大的電視媒體,幾乎都轉載或報道了這一消息。一時間,中國和“中國制造”成為千夫所指。
在各大網站轉載這則新聞后,一些網絡評論很快就走出就事論事的范圍,而轉向攻擊中國本身,從“中國制造的有毒產品”一直到“抄襲、傾銷、雇傭童工、采取奴隸制工作方式”……可以說無其不有,最后永遠是落實到“專制、獨裁”的政治體制上。盡管也有網友挺身反駁,但在一邊倒的形勢下,稍微客觀一點的評論都會遭到圍攻。
然而誰也沒有想到的是,僅僅幾天之后,法國官方反復檢驗后證明,小瑪麗生日所穿的衣服里“未含有任何使皮膚產生過敏的物質”。更令人吃驚的是,這批服裝也并不是“中國制造”!法國警方追查這批服裝貨源結果證明,這批服裝恰恰都是“法國制造”。這時,與事件發生時幾乎所有媒體鋪天蓋地的報道截然不同的是,沒有任何人出面來為中國和“中國制造”正名,或向中國被損毀的名譽道歉,只有少數媒體在版面小小的角落里羞羞答答地寫上幾行:小瑪麗過敏事件不是由服裝引起的。于是,小瑪麗過敏事件就此在法國媒體上消失了。
問題是,當我就此事詢問法國人時,絕大多數法國人都知道過敏事件,而不知道過敏并非服裝引起,更不知道瑪麗的服裝是“法國制造”的。也就是說,“中國制造”與“四歲瑪麗生日過敏毀容”,在絕大多數法國人心目中仍然是緊密聯系在一起的。甚至連維基百科在寫違禁“干燥劑過敏”條目時,也仍然將此事作為例子舉出來,只是加了一句“尚未確定”的字眼。絕大多數法國人并不知道事實的真相。
這件事擁有一切丑化中國的因素:四歲小女孩(最容易被同情的年齡)被“毀容”(當時就有法國網友認為,“毀容”這一詞實在是過分,但這一詞卻被大多數媒體所使用),可憐的父母無意中贈送的有毒禮物(由愛而生的悲劇,還有比這更煽情的嗎),有畫面(可憐的小瑪麗紅腫的臉,確實令觀者憐惜),有專家(醫療中心不知是如何在第一時間證實是由服裝導致過敏的),有官方說法(部長的表態盡管很謹慎,但卻在客觀上起到了火上澆油的作用),又正值圣誕節前夕購買禮品的旺季(立即人人自危)……難怪會成為轟動一時的新聞。然而這卻是一則假新聞。
在假新聞背后
令人蹊蹺的是,瑪麗的父母從一開始就表示他們“不會訴諸法律”,但卻積極通報媒體,甚至夸張地聲稱“這是一樁國家事件”。其母對法國RTL電臺說:“已經確認過敏是源于中國服裝,真是些骯臟的玩藝兒!現在我買東西要看看標簽了?!彼麄冸y道會不知道服裝究竟是哪個國家制造的嗎?
媒體在報道時為何不進行調查,而僅憑瑪麗父母的話,就普遍報道引起過敏的服裝是“中國制造”?一些媒體還特別配發了“中國制造”標簽的照片或畫面,這些標簽和畫面明明是假的(當時就有細心的讀者發現,“中國制造”的標簽上服裝號碼是法國的40碼),為什么還要播(刊)出?
事實上,將污水潑向中國不僅僅已經成為部分法國媒體的“習慣性”做法,也日益成為部分法國人的“慣性思維方式”。因為,向中國潑污水至少到目前為止還是一種法國意義上的“政治正確”的做法。
回到法國《解放報》評論我的書一事上。當時我寫了一封信給該報,希望刊登一則我的答復,但被斷然回絕。幸虧法國還有一批勇敢的追求事實真相的讀者和網友,他們在這則假新聞被披露之后,用跟帖的方式,積極向法國民眾傳遞著“四歲小瑪麗毀容”的真相??上?,他們的聲音太弱小了,而且他們得不到主流媒體的支持。但真相總是在頑強地突破假新聞的封鎖和包圍,一些正直的記者也在“上下求索”,不懈地,一點一點地將有關中國的真實信息告訴法國民眾。
(摘自《新民周刊》2013年第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