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白建軍祖籍易縣西陵鎮太和莊,與我們華北村相鄰,兩村坐北朝南,一道淺溝為界。村前是橫貫東西的京原公路,再向前是潺潺東去的易水河,河南便是孤標獨秀的華蓋山。過去村界兩側是各自村民的菜園,如今都蓋上了青堂瓦舍,淺溝也綠樹覆蔭,難覓蹤影,不解內情的人以為是一個村子。
我們也同是滿族人,前輩都是給清朝皇帝守陵的。華北村是慕陵禮部,太和莊是慕東陵禮部和泰妃園寢、慕妃園寢禮部。禮部掌管文案、負責祭祀,因此,識文斷字的人較多,文化氛圍相對濃郁。幾百年下來,鄉風淳厚不衰,代代雅士不斷,只說現在易縣文聯下屬的七個協會中,就有五位主席是西陵人。我和白建軍都忝列其中。
在上世紀六十年代出生的人當中,太和莊出了幾位文人,有的在電視臺當記者,有的是文化官員,白建軍則主攻書法,他靠的是功夫磨礪,矢志打拼,才一步步走上書壇。
建軍少時便習唐楷,法褚遂良、顏真卿、歐陽洵諸家之帖,后從《張遷碑》、《石門頌》入手,研臨漢碑,書法疏朗簡勁、茂密雄渾。及至考入保定師范后,隨名家車四臣又專攻書法篆刻,頗有心得,成為車先生的得意門生。兩年后,其書藝中甲骨之堅硬、金文之圓潤、陶文之隨意已隱見其間。回易縣后,他先在易縣師范、職教中心教授書法,后又調任宣傳部。二十年青春韶華,他不斷感悟乾朗坤秀,不斷求索先人碑簡,探幽擷微,兼收并蓄;不斷訪師求藝,以筆會友,漸成了自己的書藝追求,即“學古不泥,外師造化,內發心源”。如今再觀,他的書法結字愈發雍容大度,端然開張,運筆斬截利落,剛柔相濟,用墨濃淡枯濕,巨細多變,行氣飛流直下,章法渾然一體,氣勢恢弘,古拙豪邁,已成一家之風格,由此每每參賽都捧得獎項而歸。至于他獲過的國內外大獎,此處不多贅述,單從他的《毛筆書法范例》、《簡明鋼筆楷書教程》和《狼牙山鋼筆楷書字帖》等著作來看,書法經驗已經升華到理論高度,對指導書法愛好者習字有著很大裨益,博得了許多書法教育家的好評。
建軍豪爽耿直,率性質樸,對上,不媚,天王老子錯了,他照樣敢抗;對友人,有求必應,熱情和善,頗有先祖遺風;對學生,師風嚴謹,因材施教,先從書德教化,再從“點畫”練起。平日他是個很隨意的人,口無遮攔,嬉笑怒罵,敢作敢為,一旦纖毫在握,則頃刻入境,端嚴堂堂。似這類性格的人,一般都喜煙、嗜酒,煙可助于思考,酒則催人神脈,腕下佳作也就頻仍了!
前幾天,“白建軍書法藝術網”正式創辦了。作為同鄉,說幾句實在話,以表恭賀吧!
(責編:劉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