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如何讓語文教學“趣”起來,就得根據學生的特點,在教學語言和課堂組織形式上下大功夫,使自己的課堂成為學生喜歡的課堂。
關鍵詞:語文教學;游戲;音樂;積累
近幾年來,有些教師的課堂語言生硬,平板冷淡,少情寡味,既不能引起學生的聽課興趣,也不能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對教學質量的提高很有影響。為此,我認為,應針對學生的特點,在教學語言和課堂組織形式上下大功夫,讓語文教學“趣”起來。
一、幽默讓教學“趣”起來
幽默是一種智慧。課堂上,教師如果能以風趣、詼諧而巧妙的語言來“傳道、授業、解惑”,那么,必然使課堂變得滿堂生輝,情趣盎然,求得“寓教于樂”的效果。
筆者在教授蒲松齡的《狼》時,其中有一句“屠自后斷其股”,我有意識地錯解標題,讓學生辨析:“斷其股”就是把它的屁股砍掉嗎?用現代的意思去解釋古文,總會鬧出笑話。但也會增強學生對“股”字含義的記憶。再比如,《范進中舉》一文揭露了封建社會科舉制度的罪惡,主題揭示以后,我講了這樣的故事:一個老頭70多歲才考中進士,媒婆馬上給他提親,老頭無奈地說:“讀盡文書一百擔,老來才把官袍穿。媒人卻問我年紀,四十年前三十三。”通過生動的小故事,來諷刺封建科舉制度。這樣一來,不僅活躍了課堂氣憤,還讓學生加深了對文章主題的理解。
二、游戲讓教學“趣”起來
語文有優美的語言,豐富生動的故事情節,如果教師抓住語文的特點,在課堂上以“游戲”的形式講授內容,學生在有趣的游戲中就能學到知識,并將知識拓展延伸。如,在教學《魯提轄拳打鎮關西》中,分析魯提轄的人物性格時,教師可將學生分成四組,每組推選一個人出來扮演魯提轄,四個組的學生分別給扮演者打分。有的學生扮演得很逼真,有的扮演得很別扭,整個課堂充滿著快樂的氣氛,教師只是一個引導者,主持人。學生在活潑、寬松、和諧的氣氛中,理解魯提轄這個人物的性格特點。
三、音樂讓教學“趣”起來
在語文課堂教學中,可以滲透音樂作品的欣賞,通過二者的結合,加深學生對課文內容的理解。
例如,《三峽》是一篇寫景散文。那篇文章運用夸張的手法寫出了三峽山勢的高聳挺拔,給人以雄壯之感。再寫水勢,三峽夏季水勢之盛,水流之急,“朝發白帝,暮到江陵,其間千二百里”,勝過乘風御馬。其水聲之急響,如聞于耳;其水勢之浩蕩,如臨其境。再寫春冬景,此處仍舊寫水,“回清倒影”,但與夏季相比平靜了許多。最后,“晴初霜旦”的秋景,則通過“高猿長嘯”的“哀轉久絕”,再現三峽秋季寂靜、凄涼的氣氛。全文氣勢跌宕起伏,我們在語文課堂教學中,要特別注意引導學生體會這一點。為了更好地讓學生體會這種氣勢,我在范讀課文的時候,配上了旋律同樣跌宕起伏的古典音樂《高山流水》。伴隨著時而急促,時而舒緩的音樂旋律,教者聲情并茂地朗讀課文。讀畢課文音樂停止,再讓學生談談聽后對三峽景物的看法。學生發言一定會很積極,而且能談到點子上,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四、積累讓教學“趣”起來
只有將課內的訓練與課外的擴展相結合,才能充分體現語文教學對提高學生的人文素養的作用,才能真正提高學生學習興趣,讓自己的教學“趣”起來。要提高學生的課堂效率,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僅僅依靠40分鐘遠遠不夠,我們要把學生的視野引向課外,培養學生聽說讀寫的能力。(1)每早一句名言,每天一首古詩,每周一篇周記,每月一本好書。通過有計劃、有目的的活動,如,一些即興演講、作文展、古詩、名言知識競賽等,讓學生把積累的知識展現出來,并得以肯定,這也有力地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2)定期組織學生到大自然中觀察自然界中的種種現象,陶冶學生情操、活躍學生思維、豐富學生想象力,培養學生的創造力。
總之,讓課堂“趣”起來的方法很多,這里僅作拋磚引玉。充分利用語文課文生動的故事,豐富的想象,精美的語言創設能夠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和智慧火花的課堂情景,使語文課堂“趣”起來,讓學生把繁重的學習任務當成一種樂趣,自然會收到良好的教學效果。
(作者單位 河南省鶴壁市淇縣教科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