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多歲的張大媽因劇烈咳嗽不止,還有喘的癥狀,多次到醫院就診,一開始,接診醫生當普通感冒咳嗽治療,但吃了藥,甚至輸液也毫無效果。醫生看到面若桃花的張大媽,以為她愛漂亮化了妝,便隨口說了一句:“大媽這妝化得挺漂亮呀!”誰知,張大媽有點摸不著頭腦地回答:“我沒有化妝啊!”這讓醫生感到很奇怪。經過仔細詢問,張大媽告訴醫生,她以前陽光長時間照射后臉也會發紅。“這可能是過敏,咳嗽會不會也與過敏有關?”但是,張大媽一口咬定,她的生活并沒有變化,也沒接觸過特別的東西,怎么會突然過敏呢?
為了找出原因,醫生又讓張大媽做了相關檢查。經過CT檢測,張大媽的兩肺有多發的毛玻璃樣陰影,醫生最終診斷為過敏性肺炎。通過激素治療,張大媽咳嗽很快就好轉了,2周后復查肺部,陰影也基本消失。而且,張大媽臉上的桃紅色也從下往上慢慢消退。直到這時,張大媽才想起來,過年前,她買了條羽絨被,前段時間一直在用。“你的過敏性肺炎很可能與羽絨被有關,羽絨、蠶絲等都屬于異種蛋白,都會引起過敏。”為此,醫生建議張大媽把羽絨被換了。
眼下,正是春暖花開的季節,也正是過敏性疾病的高發季,俗話說:“治病要治根”,不探究病因,單純對癥用藥只能暫時緩解癥狀,很易反復發作。找出引起過敏的直接元兇——過敏原(過敏原是指可引起皮膚、呼吸道、胃腸道發生過敏反應的物質,包括食物、花粉、螨類、藥物、粉塵、化學物品等),是防治相關疾病的重要環節。
然而,僅僅根據過敏癥狀很難確定過敏原。因為同樣的變應原在不同的人身上可以引起不同的癥狀;同樣的癥狀也可由不同的過應原引起。對于急性過敏,患者可能可以回想起誘發疾病的過敏原;但對于慢性過敏,很多患者常常忽略或忘記這些信息。
如何追查和緝拿過敏原呢?目前常用的過敏原檢查方法可分為體內和體外兩種。
◎體外試驗:主要是指各種需要在皮膚上進行的試驗,體外試驗主要檢測血清中的一種抗體(醫學上稱IgE)。醫院最常用的皮膚試驗包括皮膚點刺試驗和皮膚斑貼試驗。
皮膚點刺試驗——主要是針對速發型反應的(接觸過敏原后數小時內就會發病,比如過敏性鼻炎、哮喘和蕁麻疹),這種方法安全、易于操作、靈敏度高,而且與疾病的相關性好,患者痛苦小,因此在各級醫院廣泛開展。這種檢查大約半小時就可以知道結果,但檢查前一般需要提前停用抗過敏藥。
皮膚斑貼試驗——檢測遲發型反應(皮膚接觸過敏原后數天后發病,如使用化妝品過敏),通常用來檢查是否對接觸皮膚的物質過敏,一般在皮膚科用的較多。
◎體內試驗:包括總IgE和特異性IgE。在一些情況下,比如皮膚病變非常嚴重而無法作皮膚試驗,以前出現過重過敏反應、皮試有一定危險者,近期服用抗過敏藥后導致皮膚反應可能受抑制,有些過敏原(如化工原料)對皮膚有刺激或有毒時,可以考慮抽血做體內試驗。
需要強調的是,在確定引起疾病的過敏原上必須慎之又慎,以免給患者帶來精神和思想上的負擔。目前我國有關變應原診斷試劑種類比較多,不同試劑的結果可靠程度不一,存在不同程度的假陰性和假陽性,要努力避免僅憑單一的檢測項目就做診斷和治療方案的做法。總的來說,完整的過敏病診斷應包括3部分:詳盡的病史、體內試驗和體外試驗,只有將病史、體外試驗和體內試驗綜合考慮,才能得出正確的診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