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壓藥主要有血管緊張素轉換酶抑制劑(ACEI)、血管緊張素Ⅱ受體阻滯劑(ARB)、鈣通道阻滯劑(CCB)、利尿劑、β受體阻滯劑5種類型。本文的主角纈沙坦,便是ARB類中的一種,且是其中資歷較老、也較有代表性的藥物之一。
纈沙坦對藥物可能影響到的器官(醫學上稱為靶器官)具有充分的保護作用,可降低動脈粥樣硬化危險、抑制心肌肥厚、防止心肌重塑等,并具有神經保護及修復、抗氧化、抗炎癥反應、抑制血流減少、增加神經元存活、減少梗死范圍等作用,適用于輕、中度原發性高血壓患者的降壓治療,并具有降壓之外的腎保護作用。
在國外,纈沙坦通過了大量較大規模的臨床試驗研究,明確其可降低高血壓患者心血管病風險,降低糖尿病或腎病患者的蛋白尿及微量白蛋白尿,尤其適用于伴左室肥厚、心力衰竭、預防心房顫動、糖尿病腎病、代謝綜合征、微量白蛋白尿或蛋白尿患者,以及不能耐受ACEI的患者。
打平亦勝利
發表于2002年的一項研究,對比了纈沙坦和氨氯地平(CCB類)治療2型糖尿病伴高血壓的降壓療效。治療24周后,纈沙坦組和氨氯地平組血壓均顯著降低,但無論是對于收縮壓還是舒張壓,纈沙坦的降壓療效與氨氯地平相當。
而在348例輕中度高血壓患者中,使用纈沙坦(80毫克)和依那普利(ACEI類,20毫克),取得了相等的降壓療效,但是咳嗽等不良反應,纈沙坦組明顯降低。同樣的結果也發生在一項歷時12周、針對189例原發性高血壓的研究中。該研究顯示,與其他血管緊張素轉換酶抑制劑的比較中,在734例原發性高血壓的患者中觀察纈沙坦和賴諾普利的降壓療效,也得出了相似的結果:賴諾普利的咳嗽發生率達8%,而纈沙坦的咳嗽發生率僅為1.1%。
編者注:正因為如此,ARB類常作為ACEI類的替身存在。當患者使用ACEI類(如卡托普利、依那普利)出現難以忍受的干咳時,醫生常會建議他們換用ARB類(比如纈沙坦)。
小輸不為輸
“外戰”與強敵打個平手,那么“內戰”呢?
2000年一篇題為《血管緊張素Ⅱ受體拮抗劑治療高血壓:它們的療效有何不同?》的薈萃分析文章,選取了43項已經發表的關于ARB類藥物(包括氯沙坦、纈沙坦、厄貝沙坦和坎地沙坦)療效的隨機對照研究進行分析,總的病例數為11281例,采用的劑量均為藥物說明中推薦的起始劑量。結果顯示:在通常的起始劑量下,各種ARB類藥物都可以達到有效地降低血壓的目的,各種藥物間雖然存在降壓療效方面的差別,但是總的幅度相差不大。
2007年發表的一項權威研究,比較了奧美沙坦(20毫克/天)、氯沙坦(50毫克/天)、纈沙坦(80毫克/天)及安慰劑的降壓療效,結果顯示,使用8周時奧美沙坦與纈沙坦降低坐位舒張壓的作用相仿,奧美沙坦較氯沙坦更顯著降低坐位舒張壓。
《國際內科雜志》2009年5月發表的一項分析表明,纈沙坦的降壓療效未被其他ARB超越,纈沙坦160毫克降壓療效與厄貝沙坦300毫克及替米沙坦80毫克相當。該分析表明,纈沙坦是ARB類藥物中強效降壓的代表,其降壓療效與同等劑量的厄貝沙坦及替米沙坦相當,并且優于氯沙坦。
也有專家指出,單就降壓強度而言,纈沙坦在目前常用的7種ARB類藥物中處于中間位置。有試驗證實,纈沙坦常規劑量使用時,無論降低收縮壓還是舒張壓的效果均優于氯沙坦和替米沙坦;其降壓強度與厄貝沙坦相似,較坎地沙坦和奧美沙坦稍弱,不過一般僅相差1~2毫米汞柱。
編者注:在前面的比較中,雖然纈沙坦多數只是打成平手,但跟高手打個平手,本身就說明其實力不俗。而在ARB類藥物內部,雖然有的藥物可以在降壓能力上超過纈沙坦,但這種超越更多意義上或許只是研究領域的超越,而在普通患者使用的層面,并沒有達到讓人舍棄纈沙坦的地步。
唯一,源自實力
纈沙坦是目前臨床廣泛使用的ARB類藥物之一,不僅能有效降壓,且對冠心病、糖尿病腎病、慢性腎病和心力衰竭等均有良好作用,是目前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FDA)唯一批準可用于高血壓、心肌梗死后和心力衰竭3個適應證的ARB類藥物。
為什么纈沙坦有此殊榮?因為真金不怕火煉,一切緣于實踐。
2007年歐洲高血壓學會和歐洲心臟病學會對高血壓治療發布聯合指南,明確提出:高血壓治療的主要目的,是最大限度地降低心血管發病和死亡的總危險,降壓達標,同時干預所有可逆性心血管危險因素。也就是說,不僅要降壓,還要安全地降壓。而2010年關于“兄弟”奧美沙坦兩項臨床試驗(2型糖尿病患者使用奧美沙坦后心血管死亡率高于使用安慰劑的患者)被FDA重新評估的案例,使人們更加關注降壓藥降壓之外的靶器官保護作用。而這,正是纈沙坦的強項。
(1)高血壓伴心梗患者。它是目前唯一被證實可挽救心梗后高危患者生命的ARB類藥物。正因如此,目前包括美國、英國、瑞典和我國在內的50多個國家批準了纈沙坦治療急性心肌梗死高危患者的適應證。在2005年,美國心力衰竭指南也推薦纈沙坦可用于心肌梗死后的二級預防。
(2)高血壓伴心衰患者。在標準抗心衰治療的基礎上,研究人員隨機加用纈沙坦或安慰劑治療,結果顯示,纈沙坦組較安慰劑組顯著降低了死亡率與發病率。該研究在心衰治療史上具有里程碑意義,使纈沙坦成為第一個被證實對心衰患者具有長期益處的ARB類藥物。
(3)高血壓伴糖尿病患者。ARB類藥物具有獨特的雙重抑制作用,可改善胰島素敏感性。纈沙坦則是與鈣通道阻滯劑相比,顯著降低新發糖尿病的ARB類藥物。研究顯示,與氨氯地平相比,纈沙坦使新發糖尿病風險顯著降低23%。另外,纈沙坦是目前唯一被證實可預防糖耐量受損進展為糖尿病的降壓藥。多部國際權威指南一致推薦ARB類藥物為合并糖尿病前期高血壓患者的優先選擇。
另外,纈沙坦也是最具靶器官保護循證證據的ARB類藥物。正因為如此,FDA才批準纈沙坦為唯一可用于高血壓、心肌梗死后和心力衰竭3個適應證的ARB類藥物。需要指出的是,盡管各種ARB類藥物作用原理大致相同,其他ARB類藥物也可能存在與纈沙坦相似的“類效應”,但由于缺乏相應的權威可靠的研究,缺乏相關證據。因此,其他ARB類藥物尚不能同時具備這3個適應證。
安全,不容置疑
前不久,《歐洲心臟病雜志》由于數據記錄問題,撤消了該刊2009年刊出的基于纈沙坦的一篇研究論文。值得指出的是,該研究是由日本京都府立醫科大學資助、松原廣明教授牽頭的一項獨立研究者發起的研究。這項研究的設計和執行,包括數據收集、數據分析、結果發布和文章發表,均由日本研究者自主完成。由于纈沙坦的生產廠家并未在其中發揮作用,所以國際個別學者主持的研究被撤回并未撼動纈沙坦擁有最充分循證支持的地位。
我國擬于2013年5月1日起施行的《國家基本藥物目錄》(2012年版),纈沙坦膠囊80毫克(代文)被列入其中,更進一步驗證了纈沙坦(代文)在降壓及靶器官保護方面卓越的療效和安全性。作為唯一被列入《國家基本藥物目錄》的ARB類藥物,纈沙坦在臨床應用方面得到了社會及廣大醫生患者的認可。
纈沙坦具有和安慰劑相似的不良反應發生率,具有卓越的安全性。
試驗分析可以看到,每天使用1次纈沙坦,每次40毫克~160毫克,不良反應發生率很低,超過1%的也只有頭痛、眩暈和無力。其發生率與安慰劑組相比沒有顯著不同。直立性低血壓在纈沙坦組的發生率為0.3%,在安慰劑組的發生率為0.2%。在對照試驗中,也沒有發現纈沙坦引起血管神經性水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