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睡時有瀕死感是怎么回事
我今年71歲,從2005年開始,晚上剛入睡時出現瀕死感,持續2秒左右,發作無規律。造影檢查定為冠心病。今年又做了ECT、動態心電圖,顯示竇性心律,偶發房早、室早,發作時未見異常,但瀕死感一直未停,近兩月更是隔一兩天就出現。請問這到底是怎么回事?如何治療?
浙江 施讀者
施讀者:
你的瀕死感每次發作時間僅2秒,相關原因較難判斷,可能與心因性因素關系較多。因為,如果是冠心病心絞痛發作,往往歷時需要幾分鐘,且與身體勞累有關,而你發作多在剛入睡時,此時活動強度不大,所以心絞痛可能性不大。心電圖顯示有房早或室早,在發作時有心悸或瀕死感也是有可能的,但因發作時間僅持續2秒左右,時間太短,當你做心電圖時早搏可能已經消失,所以有時并不能通過檢查發現。
但無論原因如何,瀕死感發作時首先要鎮靜,消除恐懼心理,必要時可以到心臟病專科做進一步檢查。
中山大學附屬第一醫院
心內科教授 陳國偉
患前列腺增生該怎樣用藥
我得了前列腺增生,想了解一下前列腺增生的發病機制,以及治療藥物該如何選擇?另外,哌唑嗪(脈寧平)與其他腎上腺素能阻滯劑有什么不同?
四川 曾讀者
曾讀者:
前列腺腺增生(肥大)的發病機制有二:一是前列腺內睪丸酮代謝障礙,產生的雙氫睪酮剌激前列腺內結締組織和平滑肌增生;二是前列腺增生導致排尿困難和殘余尿,引起膀胱炎、后尿道炎并發前列腺炎(多被漏診漏治),由此產生的結締組織、炎癥充血和水腫,加速和加重前列腺增生病變。
哌唑嗪(脈寧平)與有些腎上腺素能阻滯劑不同,它不僅可使平滑肌松弛,減輕排尿阻力,有利于膀胱尿排出,同時也能改善前列腺營養狀況、避免或減輕前列腺內靜脈血淤積,促進炎癥消失、消除或減輕前列腺充血和水腫,因而具有提高小便尿流率和縮小腫大前列腺的雙重療效。
治療前列腺增生的效果取決于:(1)早期不間斷地服藥治療。早中期前列腺增生對治療藥物敏感,多可消除排尿癥狀,遏制增生(甚至可恢復正常),防止并發癥。要注意的是,無論選用何藥,都必須終生按時服藥,絕不可有癥狀就吃藥、癥狀消失就停藥。(2)聯合用藥治療。具體方法是:遏制睪丸酮還原酶藥(如保列治)和腎上腺素能阻滯藥(如酚妥拉明等)聯用,于早、晚分開服用;病史稍長、排尿癥狀較明顯的患者,都有一定程度的尿路感染,所以還要同時進行抗尿路感染藥物治療。無殘余尿的中早期患者口服喹諾酮類藥物(如左氧氟沙星)7~10天,感染癥狀就可消失,此時可停藥。(3)反復發膀胱尿潴留,并發膀胱結石、膀胱尿返流腎積水患者,要盡早請泌尿外科專家進行手術治療,以防腎功能損害加重。
南京醫科大學第二附屬醫院
主任醫師、教授 沈海源
得了顱內良性瘤該怎么辦
我今年50歲,去年4月體檢時發現左側海綿竇區腦膜瘤,專家看片后診斷為海綿狀血管瘤。現在雖然沒有任何自覺癥狀,但我仍擔心病情會突然發生其他變化。請問,顱內良性瘤該如何診斷、最佳治療方案有哪些?
新疆 吳讀者
吳讀者:
海綿竇區腫瘤多見的有腦膜瘤、血管網狀細胞瘤和海綿狀血管瘤。該部位腫瘤生長緩慢,可緩慢引起眼球運動障礙,甚至眼眶、額部麻木或是疼痛。因瘤體血液供應豐富,手術切除比較困難,而且極易傷及周圍神經,甚至累及大血管,造成術中大出血和加重術后眼球運動障礙等。所以,如果一般無癥狀,要盡量避免手術,以防術后后遺癥的發生。一旦出現癥狀,建議及時到神經外科就診,醫生會根據情況做出相應干預措施。
海綿狀血管瘤非真性腫瘤,又稱海綿狀血管畸形,多見于中青年,起病隱襲。海綿狀血管瘤局部容易出現出血,并逐漸吸收、軟化。瘤內出血后可突發頭痛,也可有癲癇發作。做頭部CT和MRI可初步明確診斷。如患者出現頭痛、癲癇、眼球運動困難,眶額部感覺異常,可及時就醫。
如果瘤體小,癥狀輕,建議考慮非手術治療(如伽馬刀治療)。部分病例經過非手術處理,瘤體可獲得控制,不再生長,或生長緩慢,實現患者帶瘤生存。如癥狀加重,可考慮手術治療,但對手術風險和后遺癥一定要有充分認識。醫生也會在考慮機能保護、盡量不加重神經功能損害的前提下制定手術方案。
第四軍醫大學西京醫院
神經外科教授 賀曉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