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央視春晚的小品《想跳就跳》中,蔡明扮演的退休大媽無所事事,天天坐在輪椅上一動不動,還告訴大家“生命在于靜止”。而潘長江扮演的退休老大爺每天堅持跳舞健身,并以自己的親身經歷勸告蔡明趕快走下輪椅,雙腳接地氣經常下地“磨磨”(指跳舞),越“磨”越健康。雖然表演中蔡明調侃潘長江是“越磨越矮”,但大量科學研究數據證實,中老年人經常翩翩起舞確實益處很多。
首先,跳舞可以使肌肉、骨骼、關節得到勻稱發展,使肌肉富有彈性,關節更加靈活、協調,有利于形成健美的形體。人們在跳舞時,為了達到平衡必須將全身大部分肌肉繃緊、挺直,這對預防、緩解肩部和背部疼痛非常有效。
其次,跳舞能促進血液循環和新陳代謝。如改善呼吸系統功能,使呼吸加深,吸進更多的氧氣和排出二氧化碳;改善消化系統功能,促進食物的消化、吸收和排出;促進身體新陳代謝,不知不覺中皮膚更紅潤,精神狀態更好,而這些改善又會間接加強自信心,增強個人魅力。
另外,跳舞是消除緊張情緒、舒緩壓力的一劑良藥。研究顯示,跳舞能提高血液中的血清素含量,而血清素有助于鎮定情緒,解除焦慮;跳舞還能促進促皮質素的產生,使身體更放松,思想更活躍,提高記憶和學習能力,降低老年性癡呆發生的風險。
當然,由于生理方面的因素,中老年人在跳舞時要增強自我保護意識。老年人大多肌肉萎縮,關節骨質增生,韌帶彈性下降,關節活動不靈,神經系統反應遲鈍,一旦跌倒,容易發生關節、肌肉損傷甚至骨折。因此,老年人跳舞時應注意循序漸進,慢慢適應,避免大幅度扭頸、轉腰、轉髖等動作,且地面不宜光滑。而且,在跳舞前做些準備活動,使全身肌肉協調,處于待命狀態。
一般來說,舞蹈動作應該協調、有節律,微有出汗為最佳;跳舞結束后雖感疲勞,但可較快消除;跳舞后晚間容易入睡,無失眠、多夢現象。如果一開始跳舞即感到氣喘,出汗較多,或感到肌肉持續酸痛,周身無力,或運動后食欲不振、睡眠失常,說明運動量過大,須進行調整。
而在服用降壓藥和鎮靜安眠藥如安定等,或飲酒、飯后30分鐘內,不宜跳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