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3年的五朵金花行情老股民一定記憶猶新,雖然04年的行情依舊低迷,但不少2006-07年爆發的優質藍籌股都是在2003年見底的。歷史會重演,但不是簡單的重復,十年后的2013年,同樣是五個行業領漲大盤,我們在這里稱它們為新五朵金花,雖然還是五個行業,但已經和2003年的物是人非了。這次的新五朵金花分別是節能環保、醫藥生物、文化傳媒、航天軍工和信息技術。由于新五朵金花主要集中在創業板個股,所以從去年底以來,創業板指數的漲幅遙遙領先于各大指數,反應的是投資者對于新經濟的憧憬和美好的預期。自從2008年金融危機以來,無論是政策面,還是實際操作層面,都在積極關注經濟結構的轉型,而創業板、中小企業私募債等一系列融資工具的推出都是在扶持相關產業,相信10年后這些產業的容量都會成幾倍的提高。
現在制造業的龍頭如三一重工,通信設備行業的龍頭中興通訊,水泥行業的龍頭海螺水泥等,它們的收入規模都比十年前增加了十倍以上,我們相信,未來電影電視行業的龍頭,水處理行業的龍頭,衛星導航的龍頭也會是目前收入規模的十倍以上,這些都是將來的牛股誕生地。節能環保產業作為國家重點培育發展的七大戰略性新興產業之一,受到國家政策的重點扶持。去年,PM2.5、霧霾等成為網絡熱議關鍵詞,固廢、污水大氣治理等民生問題成為新一屆政府的重要議題,上至中央下至地方,政策扶持力度逐步加碼。A股市場上,環保行業搭上政策東風,反彈以來整體漲幅超過七成。創業環保、萬邦達、首創股份、興蓉投資等多家環保業上市公司股價實現翻番。曾經的公募一哥王亞偉獨具慧眼,“奔私”后重倉押寶的三聚環保同期最大漲幅逼近2倍。
2011年文化傳媒行業有過一波炒作,當時的龍頭股是天舟文化,這次文化傳媒又來了,龍頭股變為影視娛樂公司。其實這也不是無跡可尋,國內電影市場的容量每年都在以30%以上的速度在擴張,電影屏幕數量增加的也非???,從09年開始進入到加速增長期。而隨著團購等方式的推進,電影票價有了一定的降幅,大城市30元左右的電影票,絕對促進了大量的年輕人去看電影,人均觀影次數從每年不足1次到目前的每年5次,是一個質的飛躍。國產影片票房持續走高,不斷增厚影視傳媒類上市公司業績。一部《泰 》讓光線傳媒一炮而紅,《致青春》上映12天票房就超5.2億元。票房大賣,收入暴增,光線傳媒股價一飛沖天,不到6個月時間累積漲幅已達2.66倍;華誼兄弟也不甘示弱,同期大漲逾140%;華數傳媒、新文化、華策影視、華錄百納等4股同期股價翻番。
新興產業給投資者帶來了豐厚的回報,但也有不少投資者由于各種各樣的原因而沒有參與,如何才能發現并參與這類個股的炒作呢?縱觀本輪美股牛市中涌現的牛股,其中不少都是與一種商業模式相關——“攫取長尾需求”。所謂長尾需求是指,需求量較少的小眾商品,但是由于此類產品種類繁多,累積起來也是很大的需求。隨著社會變遷、個性解放,人的多樣性需求,越發凸顯,消費產品的集中度開始降低。牛股歐菲光的橫空出世就是在這樣的邏輯下產生的。在喬布斯這位設計師離開之后,蘋果的前景就不再樂觀。從中長期來看,我們對于蘋果產業鏈的公司并不看好。相反,三星手機供應鏈,或者其他品牌手機的供應鏈,反而可能會更有機會。而歐菲光作為三星產業鏈中的一員,無疑是最受益三星發展壯大的。投資就是這樣,要有想象力,要有聯想的能力,舉一反三,從萊寶高科的走勢聯想到歐菲光的走勢,只有更加深入的思考,才能發現這些新的投資機會,才能找到更多的金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