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術界上有很多值得大家爭議的問題,譬如,在哲學領域,兩千多年來哲學家一些都在試圖給哲學下一個明確的定義;在管理學領域,管理學家也在不斷分析管理者與領導者的區別是什么;那么在經濟學領域,這個最偉大的問題則屬于政府干預與自由放任之間的爭議。
爭議的雙方是凱恩斯主義和自由放任主義。凱恩斯主義的創始人是英國經濟學家凱恩斯,在貨幣學、宏觀經濟學的建樹影響甚大,他反對一些自由放任的經濟政策,顛覆了以馬歇爾新古典經濟學自由放任學說的觀點,提倡國家干預,實現赤字財政政策,增加政府支出,以公共投資的增量來彌補私人投資的不足。他認為,經濟危機產生的原因是因為投資者沒有投資信息所導致,因此主張政府對經濟活動的干預,刺激消費,主要措施是加大基礎設施的建設,他甚至認為,如果有必要的話,發動戰爭也可以達到目的。
凱恩斯主義的對立者是哈耶克,他的學說似乎和他的性格很相似,溫文爾雅。他所提倡的自由主義是徹底的經濟自由主義,他反對社會主義、反對計劃經濟,他認為計劃經濟會導致政府集權,從而導致人民走向奴役的道路。哈耶克除了在經濟學有很大成就之外,在哲學、法學等多個領域也有很大的影響力,凱恩斯甚至說“哈耶克研究經濟學也許是個錯誤”。
盡管凱恩斯和哈耶克相繼去世,但不意味著爭議結束,一個世紀以來,自由放任與政府干預之間的決斗還在繼續。前幾年,網絡上有一部非常火爆的《哈耶克大戰凱恩斯》說唱視頻,最近機械工業出版社又出版了《倫敦時報》編輯尼古拉斯.韋普肖特的新著《凱恩斯大戰哈耶克》,更是將爭議的話題挑明。
《凱恩斯大戰哈耶克》以豐富的歷史資料,回顧了哈耶克與凱恩斯從相遇到開火、停滯、再開火的過程,并進一步引出在后金融危機時代誰將是最后的贏家。如果簡單地看這本書的話,似乎作者想讓大家明白凱恩斯與哈耶克之間的恩恩怨怨,如果單純這樣的話,也許背離了作者的意愿。
在這本書中,作者首先以歷史學的角度回顧哈耶克向凱恩斯借書的借口開始,然后兩人從相遇到批評凱恩斯《貨幣論》,引出了自由放任與政府干預之間的爭議,期間有各自雙方的支持者加入。實際上,作者想要表達的并不僅僅是這些經濟學上的花邊新聞,而是想通過爭議之間的差異分析經濟政策選擇與經濟環境的關系。凱恩斯提出政府干預是出于消費不足的理解,而哈耶克則深受通貨膨脹的傷害,再加上當時集權主義領導下的經濟落后從而使他更相信自由方能解救社會。
本書的最后一部分尤其值得大家關注,那就是我們需要什么樣的社會,我們對個人決定經濟政策到底有多大信心?我們又該如何對市民及共同的未來負有多少責任?這些也是我們政府當局和經濟學家應當考慮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