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庫存報告和中國禽流感的消息加劇了近段時間與禽類養殖業相關的商品市場的利空情緒,國內的購買速度也因豆粕需求放緩而減弱。雖然耕地面積比去年的水平略低,但如果今年的產量回歸正常水平,則供應不會出現緊張的情況。未來市場如果不出現非常利多的因素,價格在接下來幾周便很難有所作為。
黃埔江出現了死豬同樣亦警示了中國養豬業出現了問題,這也進一步導致豆粕價格的下滑,并進一步導致了壓榨赤字。
數據顯示,自1月以來,中國大豆進口的幅度遠低于去年同期水平,這可能是巴西運輸延遲造成的,但中國壓榨利潤在過去兩個月一直是赤字,所以也有可能是因為禽流感、豬瘟而導致豆粕需求放緩造成的。上周中國谷物油籽信息中心預測本季大豆的進口量是5800萬噸,對比USDA6300萬噸的預測有了顯著下降。這可能變相暗示了中國的豬瘟和禽流感的問題。
本周公布的美國農業部4月份供需報告整體在預期內,報告結果未改變市場供需基本面格局。全球大豆、玉米、小麥供應均趨于增加。全球供應增加依然將對農產品市場構成中長期壓力。后期關注焦點為美國天氣及中國需求。
宏觀方面,本周的美聯儲紀要顯示多數委員支持年底結束QE,推升美元令金屬價格繼續承壓。早前銅供應端印度冶煉廠關停、智利罷工令市場供應收緊預期增加,從而引發價格反彈,但隨著智利罷工結束,再加上港口罷工在短期內不改變供應情況,令銅價再度承壓。金屬目前已經步入需求旺季,但改善力度不足,銅價反彈過程中現貨市場跟漲意愿不強。
當然,市場目前也不乏利好的因素,不是一味的空頭環境,從國內貨幣增速來看,3月M2同比增速15.7%,較2月提升0.5個百分點,超出市場14.5%的預期;M1也由上個月9.5%的同比增速升至11.9%。在近期外匯占款充裕、表內信貸以及表外流動性均比較寬松的環境下,商品價格想出現爆跌也不太可能。
總體來看,商品的基本面不容樂觀,不論是突發因素還是供求數據仍然充斥著利空的因素,但3月中國的流動性數據好于以往,貨幣信貸數據比較超預期,從信貸季節性走勢來看,4月信貸投放應該較3月回落,如果4月增長仍然達到萬億規模的話,應該是相當正面的信號。
所以在此背景下,我們對價格的判斷開始轉變為中性,因在金融屬性還影響商品價格走勢的時代,環境的重要有時超越商品本身的供求因素。
相信大家小時都讀過灰姑娘的故事,有個情節印象深刻,就是王子在灰姑娘破爛的房間里見到這個非常不起眼的心上人時,竟然未能馬上認出她,可見環境所具有的魔力是那么的不可思議。
自2008年金融危機以后,我們在對商品價格的判斷上,也出現了實質的轉變,就是一面觀察商品本身的供求因素,一面對市場流動性也高度關注,因為二者在對價格的作用力上都起著極其重要的作用。盡管美國傾向于在年底結束QE,但畢竟這樣的貨幣環境還會持續到年底,而國內貨幣環境的寬松又對中國需求的炒做提供了天然的溫床,價格在這樣的背景下,唯有通過劇烈震蕩才能更全面得詮釋當前的商品基本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