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銀監會八號文一出,市場應聲大跌。我們認為,八號文的影響,可能會更加深遠。首先,這大概可以看成是兩會開完,領導層基本定型之后,金融領域出的第一個政策。其次,它與463號文以及71號文都是在著眼“控風險”,這些政策存在連續性。這些都在暗示金融風險的管控是今年監管領域、甚至貨幣政策領域最主要的特征。
在更高的高度看,十八大報告在金融體制方面的提法,是將“促進宏觀經濟穩定”,放在“支持實體經濟發展”之前。在去年年末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上,重提了“高度重視財政金融領域存在的風險隱患,堅決守住不發生系統性和區域性金融風險的底線。”而在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上,在金融監管上有兩個新提法,一個是提出“加強金融監管與貨幣政策的協調”,另一個是“引導金融機構穩健經營,加強對局部和區域性風險以及金融機構表外業務風險的監管。”這些表述,一次比一次具體。
再從海外經濟的情況來看。中國的學者擔憂資本外逃、資產價格破裂的聲音不絕于耳,而且在一部分人看來,資本賬戶的管制其意義就在于阻止資本外逃。最近美國經濟逐漸轉強,一季度的經濟增速可能在3%左右;市場關于QE退出的預期很快升溫,一致預期的升息時間也就是在兩年之后。盡管意見差異很大,但我們或許可以說,中國的資產“可能”存在泡沫,并且“可能”與海外投機資金相關。
“先打掃完屋子,才能見人”,八號文可能只是個開始。已有的“金融創新”將更快的納入監管體系,而未來的金融創新中,風險上的考量將會更多。
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加強金融監管與貨幣政策的協調。這可能有兩重含義,第一是,金融監管政策仍然要服從于“穩中求進”的大局,經濟的大幅波動并不是目的;第二,金融風險管控如果帶來資金價格變化,也代表了貨幣政策的態度。
我們認為,這對“兩高一剩”以及地產等受限行業明顯不利,這可能不會改變經濟回暖的趨勢,但會有一定影響,尤其是股市的市場情緒。部分低等級信用債可能也會承受壓力,畢竟企業的另外一些融資渠道受到了限制。最后,短期資金利率發生跳漲的概率并不是很高,我們認為從去年年末到現在央行對通貨膨脹的立場一直較為溫和并且沒有實質性的轉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