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周交易日比較少,只有短短的三個交易日,投資者對市場的關注度并不是特別高,導致指數尤其是權重走勢比較波瀾不驚,但我們發現暗流卻在涌動。一方面,前期一直強勢的創業板股票,本周出現了補跌的態勢。主要原因還是業績的問題。隨著年報進入到尾聲,越來越多的績差公司年報的披露,對偽成長股是一個考驗,不少個股出現了跌停的走勢,這是過去幾周很少看到的現象。另一個方面,我們看到了房地產調控細則公布后,地產股反而有一點漲幅,畢竟利空已經消化,只要沒有更進一步的利空出來,股價糾錯是一個必然的過程。而銀行股我們再次看到了靚麗的年報,以建行為代表的大銀行普遍市盈率只要6倍,而保守估計,未來幾年利潤增幅超過GDP漲幅是沒有問題的,分紅率達到5%以上,這樣的股票,自然吸引了資金的介入。
過去幾年,我們一直在關注經濟結構轉型的問題,傳統產能過剩產業的情況我們可以從這次年報中看出點端倪。截至4月1號,滬深兩市共有1202家上市公司披露了2012年年報。從報告期內凈利潤排序來看,在凈利潤超過千億元的五家上市公司中,銀行占據了四位,分別是工商銀行、建設銀行、農業銀行和中國銀行,緊隨其后的則是中國石油。不過,有人歡喜有人憂。報告期內,不少公司出現了巨額虧損的情況。其中,鋼鐵、有色、航運類公司成為重災區。比如,在已公布預告或報告的鋼鐵企業中,70%以上業績虧損或者下滑;航運企業也有半數以上宣告虧損。很明顯,產能過剩的周期類行業成了重災區,而醫藥生物、環保等行業的利潤占比在不斷上升,這點也符合我們一直重點關注新興行業的策略。畢竟從一個相對較長的時間周期看,這些行業才是代表未來發展方向的,能夠不斷涌現出十倍股的地方。
從股票資產配置的角度看,我們去年11-12月在欄目中強力推薦以銀行為代表的金融板塊,而今年1-2月份一直推薦的是以環保、醫藥為代表的新興產業。在申萬的最新策略中提到了一個未來幾年各行業市值變遷的問題,在投資這塊,把握好行業是很重要的。經濟轉型是民族振興的必由之路,并將逐步體現為A 股的市值結構變遷。消費升級、現代服務業崛起將助力轉型;而環保、城市燃氣、城市軌道交通等與民生密切相關的投資將得到重點發展。報告大膽估算了2015 年、2020年A股的市值結構,醫藥、傳媒、環保、電子等行業的市值占比將有顯著上升;其中,醫藥行業2020 年市值占比將達到7%以上,傳媒、環保等行業市值占比亦將達到5%以上。未來這5-10年重點關注的行業就在上述幾個行業中。
2013年經濟內生的弱復蘇將帶動企業盈利增速出現回升,而改革與轉型有利于經濟和股市的長期健康發展,這使我們對全年行情有期待。目前市場上謹慎情緒抬頭。前期基金已經開始減倉,而指數型ETF也在經歷了連續10周的凈贖回后出現了回升,我們覺得在市場普遍謹慎的時候,機會反而正在臨近。4月份也許是藍籌股第二波行情的起始點。去年底以來的行情都比以往提前發生,所以這次也許第二波上攻也會提前啟動,我們需要觀察盤面的變化,隨時準備出擊。主題投資方面,除了本周熱炒的土地流轉概念和禽流感概念外,二季度我們還建議關注海洋戰略、食品安全、4G 投資等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