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簡介:姚瀟瀛,供職于中國對外經濟貿易信托有限公司資產管理二部。自2010年5月起,中國對外經濟貿易信托有限公司資產管理二部在調研大量定向增發投資項目的基礎之上,完成了逾十五億元對十多個定向增發項目的投資。并持續對定向增發投資的資本屬性、業務模式、盈利模式、投資方法、投資策略進行了實證分析。)
機構投資者掘金定向增發,投資策略頗為重要,對此,筆者在實踐中有如下理解:
1.投資業務定位。機構投資者可將定向增發投資精準定位為對成長股、價值股的優選財務投資,秉承成長性價值投資的理念與邏輯,并通過差異化投資策略形成可持續發展的投資業務盈利模式。機構投資者可確立選擇“好行業中的好公司”、“昨天好、今天很好、明天更好”的優質上市公司,并以“好價格”進行中長期投資的投資策略。
2.投資業務發展策略。機構投資者可將自有資金凝聚社會資金進行共同投資,推動自有資金投資業務與資產管理業務的協同發展,并以此為基礎打造資產管理的產品品牌與業務品牌。以成長性價值投資的理念與邏輯為共同基礎,組合運用不同的投資工具、投資方法形成精確、細分的差異化投資策略,構建合理的、專長的投資業務體系與資產管理業務體系,并實現有效防范投資風險、合理管理收益預期的工作目標。
3.資金運用措施。擁有較大資金規模的機構投資者可將用于定向增發投資的自有資金分成三部分,并對每部分資金進行不同的功能定位,運用不同的投資策略,構建合理的資金運用組合與股票投資組合,實現自有資金投資的安全、有效,主動防范股票市場投資的非系統性風險與系統性風險、爭取獲得穩定而良好的投資收益。
4.行業的選擇。機構投資者對潛在投資目標公司所處行業的周期性、景氣度、成長性、發展現狀及未來趨勢、進入壁壘、產業政策等應進行審慎研究,回避行業投資風險。機構投資者應精選投資期內上行的行業,并進而精選上行行業中具有核心競爭能力、具有持續成長能力的上市公司。堅持成長性價值投資的理念與邏輯是做好定向增發投資的第一原則。
5.投資目標公司的選擇。擬定向增發公司本身的質地對投資在未來能否獲得成功非常重要。按照盈利預期的不同可將上市公司分為周期性、成長性、衰退性三大類。周期性公司的盈利業績與宏觀經濟周期變化有很大的相關性,股票市場對其估值也會有很大的波動,機構投資者需要仔細考慮合適的投資時機,切忌在景氣高點進入。
筆者在投資實踐工作中確立的具體選股標準體系如下:
定性標準
(1)上市公司所處行業符合國家產業政策,不存在國家禁止、限制或產能過剩、前景暗淡和難于認知等政策性、市場性等不利因素;
(2)上市公司所處行業為高速成長行業或穩定發展行業中快速增長的細分市場,規避處于衰退周期的行業;
(3)上市公司所處行業的市場容量大,公司具有高速成長的空間;
(4)上市公司主業突出,行業地位良好,具有一定的核心競爭力,技術、產品、服務基本在同一或相關產業鏈之中;
(5)上市公司在穩定發展行業中處于發展快的細分市場,并且在細分市場中具有優勢地位和主導性的競爭力;
定量標準
(1)上市公司過往三年及最近年度的財務狀況穩健,能保持相對穩定或持續上升的毛利水平與利潤水平,同時其過往三年及最近年度的主要財務指標應優于可比公司,并有較好的現金分紅記錄;
(2)關注的主要財務指標體系包括但不限于:
a)成長能力
b)盈利能力
c)營運能力
d)償債及資本結構
(3)上市公司在定向增發實施后,預計其未來二個會計年度凈利潤復合增長率不低于10%,平均凈資產收益率平均不低于8%;
(4)過往三年及最近年度的凈資產收益率不低于8%;
(5)過往三年及最近年度的平均資產負債率不高于70%;
(6)上市公司最近三年以現金或股票方式累計分配的利潤不少于最近三年實現的年均可分配利潤的30%;
(7)上市公司最近二十四個月內曾進行股權融資的,不存在發行當年每股收益比上年下降30%以上的情形;
(8)對單純以差價套利為目的的投資案例,最高報價應低于市場價格的70%;
(9)定向增發新發行的股權比例不高于解禁時流通股的50%,或不高于總股本規模的20%;
(10)擬認購的數量不超過目標公司過往一年平均日成交量的8倍。
6.投資方法。機構投資者應建立成長性價值投資的標準與評價模型,堅持選擇基本面、成長性良好,縱向橫向估值均為合理、即沒有高估透支成長性或雖然低估但修復有確定性的行業與公司作為擬投資的目標。在此基礎之上,機構投資者還應堅持分散投資,目前定向增發項目的投資額越來越大,單獨投資一份所面臨的資金壓力和風險很大。因此,機構投資者可自行或通過基金專戶盡可能分散投資,以控制每筆投資金額,建立投資組合,有效降低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