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資本市場有一個普遍共識,道指創歷史新高是虛的、因為構成道指只有30只成份股;只有標普創歷史新高那才是實打實的、因為構標普的成份股有成有500只。上周美股迎來完美收官,周四是復活節假日前的最后一個交易日,道瓊斯工業平均指數和標準普爾500種股票指數雙雙刷新歷史最高紀錄。今年一季度,道指和標普500漲幅均超過10%。反觀A股卻在反其道而行之,美股在經濟狀況比中國差一大截的背景下能創歷史新高給我們許多啟示:
首先,自由競爭,優勝劣汰。從美國資本市場發展的進程來看,開市之初遵循市場化的“自由競爭,優勝劣汰”機制,百年來無數的股票因不符合上市條件與規則,而被退市;同時又有成批的創新企業、中小企業通過資本市場做大做強。在規則面前,一律平等,哪怕你是內企,還是一家百年老店,還是剛上市不久的新公司。這種市場化運作,不僅實現了股票品種的優勝劣汰,也防范了多個財務造假、經營風險累積投資品種在市場中的累積,更利于優秀企業的脫穎而出。
事實上,道瓊斯標普創歷史新高,并非所有的個股一榮俱榮,都在創新高,很多垃圾股還在創新低,甚至前赴后繼的退市。在美股已經翻了一番的市道下,被拋棄的就有許多中概股,它們中的很大一部分股價持續走低,直至成為垃圾股。在過去一年中,中概股不僅品嘗了在交易所上市敲鐘的亢奮、領教了美國監管層的鐵面無情、遭遇了做空機構的殘酷狙擊。中國公司到納斯達克、紐交所上市,曾經一度伴隨著“一夜暴富”心態,但現在來看卻是后悔莫及。從第一支中概股登陸美國市場至今,中國企業赴美上市的步伐一直沒有停止,然而,仿佛就在一夜之間,這一步伐開始放慢甚至倒退。
越來越多的中概股開始大舉撤出美國市場。除了安博教育、分眾傳媒,七天連鎖、先聲藥業、泰富機電等曾經風光登陸華爾街的中國企業,均選擇了黯然離開。現在對一些公司來說,能夠成功退市反而更值得慶祝。相比繼續留在納斯達克或紐交所,破產退市反而對已上市企業更劃算。畢竟在上市過程中已經付出極大成本,如果退市沒有足夠吸引力,這些公司的董事會也不會心甘情愿讓這筆錢“打水漂”。無錫尚德破產重整:行業"優等生"成為最差生就是典型案例。是美國投資者不懂中國企業?還是中國企業去美國“水土不服”?都不是,一句話管總,制假上市,粉飾報表的公司不管你包裝多么漂亮,遲早會穿幫遭淘汰。像中國遠洋上周五發布2012中期報告,公司上半年虧損48.7億,而去年虧損105億成為A股的“虧損王”。董事長今表示已向中央求援避免戴上ST帽子的非市場行為在美國絕對沒有。
其次,股市“晴雨表”功能都失真。標普創歷史新高的背景是:美國經濟剛剛露出復蘇跡象,現在失業人口增加,出口內需都不暢的問題并沒解決。相反,中國經濟平均增長8%左右,股市卻每況愈下。不難看出,中國股市未能充當中國經濟增長的“晴雨表”。究其因:中國股市擴容太快太猛,資金面卻跟不上擴容步伐。加之中國人均收入也很低。美國投資者占人口40%左右,且大多從股市中賺錢;中國投資者只占人口9%左右。因而,高速擴容就成了股市下跌的重要原因,廣大投資者成為虧損者就不難理解了。
總之,筆者認為要改變A股嚴重背離經濟的頹勢,延緩IPO重啟,杜絕包裝上市,政策鼓勵股市上漲,恢復投資者信心,讓投資者有賺錢效應,A股才能擺脫同全球股市背道而馳的窘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