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市場開始出現兩種不同的聲音,一種是對中國經濟呈現悲觀預期,一種是對經濟復蘇的樂觀預期。無論市場經濟如何走,我們提出萬點論的邏輯假設前提一定是,中國經濟長期向上的動力依然存在。中國經濟結構調整可以在未來不遠處實現成功轉型。
一個假設:指數上漲代表中國經濟增長,主板市場發行與退市機制健康運行。
盡管市場目前對中國過去10年漲幅為零的歷史事實仍顯存余悸,但隨著新股發行體制的改革順利進行,這意味以融資為絕對主導的資本市場發展模式在某種意義上已經告一段落,確保供求合理配置將成為未來資本市場發展的方向。因此,我們預計未來10年主板市場的擴容壓力將遠低于過去10年的飛速擴容。而存量的藍籌股價值將在新經濟模式下得到大力發掘。而退市機制的貫徹落實,將成為市場推陳出新,優勝劣汰的核心動力。只有這樣才能保證主板市場留下來的都是業績優秀的精英。
二個條件:市盈率從目前11倍,回到市場估值中軌位置20倍是大概率事件;盈利面:GDP每年7%增長下,上市公司作為中國經濟增長的最優代表,業績每年增長至少7%,未來10年整體業績實現翻倍亦是大概率事件。
萬點論的邏輯演繹
在兩個條件同時實現的情況下,以目前2300點的位置,上證A股總市值為20萬億計算,上海市場整體凈利潤1.9萬億,未來7年整體業績增長100%至3.8萬億凈利潤規模;市盈率目前11.2倍,在未來市場人氣的提振之下,市盈率回到20倍之上不是難事。因此,在市盈率與業績兩個因素同時翻番的情況下,指數從2300點翻兩番、突破一萬點不是夢想。
當然,提出萬點論并不是為了嘩眾取寵,亦不是去預測市場指數何時站上一萬點。因此,明日股市的漲跌與萬點論關系不大,萬點論只是提出一種思考方式,那就是,只有中國經濟保持長期穩定的增長,上市公司整體業績保持穩定增長,那么,當前熊市的2300點就是長期牛市的起點。即使當前還面臨各種經濟增長的不確定性,市場預期也比較謹慎,但這并不意味著股市沒有投資價值。更不代表未來十年滬指能持續趴在2300點不動。現在來看,可以說,2000點以下買入,意味著成本越低,成本越低,長期回報率就越高。因此,如果說2500點買入,可能只能享受10年3倍的收益,那么2000點以下買入就可以享受10年4倍甚至更高的回報。
建立在長周期的樂觀投資邏輯的前提下,我們認為目前市場應該是越跌越買的時段。
也許目前市場整體仍然是偏悲觀的,尤其是對經濟復蘇仍然保持悲觀預期,對貨幣政策的回歸中性保持悲觀,對房地產調控對經濟的影響保持悲觀,對IPO發行保持悲觀。可以說,市場主流充滿著情緒的影響。但恰恰如此,才導致市場藍籌股估值如此便宜。
如果中國股市又開始高歌黃金十年,那么,在這種盲從的樂觀情緒引導下又有可能產生泡沫崩潰的風險。
“中國夢”和人民幣國際化應該是未來10年的發展主線,一方面代表著當代中國有可能進入自唐朝以來的第二次全盛時代;另一方面,隨著中國國力的增強,人民幣國際化帶來了國際資本紛紛投資人民幣資產。昨日的美元霸權就是明日人民幣的目標,今日的華爾街就是明日A股的參照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