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盤自春節后展開的中級調整還在持續,而創業板指數在各指數中的走勢最為強勁,其在3月6日創下了905點的階段性新高,此時,距離上證指數的調整已有一個多月時間。在近期大盤持續調整中,創業板中的部分成長股仍在不斷創出階段性或歷史新高,其中的個股主要集中在文化傳媒、節能環保、醫藥、移動互聯網和通訊等板塊。現在投資者較為糾結或想知道的是在小盤股特別是創業板估值較大盤股進一步拉大后,創業板何時見頂或出現階段性調整,下面筆者提提自己的看法以便給投資者作參考。
首先,IPO重啟將對創業板構成壓力。隨著IPO重啟的腳步臨近,創業板有望集中獲批,伴隨著市場再度擴容,中小市值個股整體估值的下滑也是必然的,符合歷史規律。下階段證監會將推行創業板“小額、快速、靈活”批量發行制度,這種發行制度將有助于抑制“三高”發行和炒新股,但也將對現有的創業板股票產生估值壓力,在中小盤股估值溢價處于歷史高位的背景下,創業板行情或將難以延續之前的力度。
其次,判斷創業板何時見頂,這次引領創業板上漲的文化傳媒、節能環保、醫藥、移動互聯網和通訊等板塊是否由強轉弱也是研判創業板是否見頂的重要標志。從近期走勢看文化指數及環保類相關指數已經有構筑頭部的形態,而TMT行業及電信信息類指數雖然保持上升趨勢中但相關技術指標有趨弱態勢;醫藥指數雖然仍然保持強勢,如果醫藥指數出現盤頂態勢,那創業板中級調整趨勢就基本確定了。
另外,由于主板和創業板、中小板有一個輪動的歷史特點,表現在輪漲和輪跌,從大盤調整的規律看先調整板塊企穩而抗跌強勢板塊補跌是調整完畢的一個重要信號,所以前期的周期類權重板塊能否企穩,在大盤下跌過程中是否相對抗跌是研判小盤股特別是創業板是否補跌的重要考慮因素之一。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隨著創業板公司年報的逐步公布,大部分公司業績出現不同程度的下降,高增長的光環已明顯褪色。投資者在選股或持持時務必避開業績大幅下降的公司。
技術上看,創業板指數要突破前期905高點,量能起碼要維持在1200億以上,不然3月6日的高位壓力及2011年7、8月的高位套牢盤壓力都是大的攔路虎,也是有可能使創業板這波反彈結束的主要壓力位。從技術指標看,創業板指數MACD和量能指標都出現背離信號,創業板不排除出現構筑雙頂的可能。
操作上,建議前期介入文化傳媒、節能環保、醫藥、移動互聯網和通訊等板塊獲利的投資者,可逢高減持漲幅較大的相關個股,特別是估值已經大大透支未來增長的部分小盤股,要堅決拋售。對于估值合理、成長確定的行業龍頭成長股,可以繼續中長線持有,但倉位重的投資者也應適度減持,以規避創業板調整帶來的系統性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