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于對后市走向的不同判斷,萬科保利這兩大最具市場號召力的房企在3月土地市場上的動作出現極大分化。萬科在土地市場幾乎處于停滯狀態,而保利則頻頻出手,“再造計劃”已在路上。
遲遲尚未落地的“國五條”地方細則猶如“達摩克利斯之劍”懸在樓市之上,不僅令市場遭遇恐慌性購房過戶之風,各大開發商也陷入觀望,心態開始出現微妙變化。統計數據顯示,3月前21天10大標桿房企拿地塊數較1月、2月均有大幅回落。被視為行業風向標的萬科也再次“剎車換擋”,3月份拿地數量驟減,自3月份以來僅僅在大連斥資2.9億元拿過一幅地塊。萬科總裁郁亮多次表示,萬科沒有核心競爭力,因為房地產市場變化迅速,企業只能以變應變。萬科3月拿地“急剎車”也體現了萬科這一策略。
目前,房企大多跟隨萬科放緩在土地市場上的拿地節奏。唯有千億級龍頭保利繼續高歌猛進、攻城略地。3月至今,保利在杭州、合肥、沈陽共獲得地塊5幅,占10家上市房企總獲地量的半壁江山,斥資金額高達43.3億元,絲毫未見拿地減速的跡象。為何兩巨頭策略產生如此大的分歧。保利逆市大舉拿地是否與行業對目前的環境有著截然不同的認識呢?
保利目標:翻番再翻番
2010年,素有地產女強人之稱的宋廣菊接替李彬海擔任保利地產董事長。提出“未來三到五年,我們要再造一個保利地產”。2010年保利地產營業收入358.94億,居行業第三。2012年保利實現營業收入689.06億元,合同簽約金額1017.39億元。成功晉升房企千億俱樂部。宋廣菊再造一個保利地產的目標基本實現,但保利卻依然保持了雄心。
3月27日,在2012年度業績網上說明會上,宋廣菊表示公司仍將自己定位為成長型企業,并圍繞“三到五年再造一個保利地產”的目標發展。也就是說已經實現翻番目標的保利,還將維持高速增長,3-5年內保利的銷售要達到2000億,這似乎也可以解釋為何保利在近段時間瘋狂拿地,畢竟要維持千億之上的快速增長,作為房地產最基本的生產材料土地可是必不可少的。
董秘黃海在說明會上也表示:公司一貫堅持等量拓展原則, 會根據公司的銷售情況,土地儲備情況和資金情況,保持公司土地儲備可以滿足未來兩到三年的開發需要。2013年計劃拿出300億資金拿地。相對于2012年拿地447億元,這不算一個大數。
土地儲備規模是后續發展的動力
作為高周轉企業的代表,萬科和保利2012年銷售業績都明顯快于行業平均水準。兩者財務狀況也都良好,特別是2013年的業績基本已經鎖定。現在拿地其實更多是為2014年后的競爭做鋪墊。
2013年業績完全鎖定。萬科公司已售未結算面積1355萬平方米,對應合同金額1437億元,這些絕大部分將在2013年結算。保利預收賬款為905億元,占2013年預測收入的122%。相當于2012地產結算金額的1.4倍,業績繼續大幅增長可期。
兩家公司的負債都處在行業的平均水平。在手現金也相當充裕。萬科:2012年末,公司資產負債率為78.32%,扣除預售款后負債率為43.73%,處于較低水平。保利:公司的資產負債率78.19%,扣除預收款項后,其他負債占總資產的比例為42.14%。受益于銷售回款加快增長,公司在手現金較年初增長80%至327億元,遠高于257億元的短期借款和一年內到期的非流動負債。
兩者之間的最大的差異在土地儲備上:萬科2012年公司新增項目78個,權益建面1589萬平,2013年截至到公布年報時,新增項目14個,權益建面286萬平。2013年公司計劃新開工面積超過1653萬平,計劃竣工面積1290萬平。
保利:2012全年共計新增40個房地產項目,新增權益容積率面積861萬平方米。而2013年,公司全年計劃完成房地產直接投資930億元,計劃新開工約1600萬平方米,計劃竣工約1000萬平方米。
兩相比較可知,13年新開工和計劃竣工均與萬科相近,但去年拿地卻比萬科要少,要保持千億俱樂部成員身份,以及追趕萬科,保利都要在土地儲備方面多加力,這也是公司逆市大舉拿地的重要原因。同時,寬松的財務狀況也為公司買地提供了可能。
保利跟政策更貼近
事實上,由于“國五條”地方細則遲遲沒有落地,房企在3月后普遍陷入觀望。宋廣菊卻認為:“新國五條”沒有更多的新的政策, 都是對過去政策進行了重申,意在保持政策的一貫性和連續性;過去保利把握的不錯,今后會做得更好。
從去年至今保利的拿地舉動來看,擁有央企優勢的保利始終走在市場的前面,不論是拿地還是擴張都能把握最佳時點。去年上半年,當大多數房企還對調控心有余悸、不敢輕舉妄動之際,保利已開始在土地市場最低點逢低吸納、陸續獲地。而到了下半年各地政府密集推地、各家房企也開始瘋狂拿地之際,保利已“手中有糧、心里不慌”,從第三季度才開始從容拿地,并在11月份達到拿地金額的最高峰144億元。進入2013年后,頭兩月保利分別斥資36億元和18億元拿地,力度并不算大,而在“國五條”橫空出世的3月份,保利卻反其道而行之,斥資43億元獲取5地。
一直以來,房企同行一直視保利為政策“風向標”,認為身為央企的保利離決策層更近,跟著保利拿地總不會錯。這次保利是否又再證明自己具有先見之明,時間會給我們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