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月1日中國物流與采購經理人聯合會公布的代表大型企業2012年12月PMI數據與上月持平,2012年12月31日匯豐銀行中國機構公布的代表中小企業的中國制造業采購經理人指數PMI則創下了19個月以來的新高,達51.5,高于11月份的50.5。匯豐銀行中國區經濟學家馬曉萍說:PMI上升的主要原因是生產擴大,因為新訂單數量出現強勁增長。
中國給2012年的經濟劃上了一個強勁的句點,以數據和事實回應了2011年底不少人有關2012年中國經濟有可能出現硬著陸的擔心和預判,對此,我們滬深兩市的投資者又該作何感想呢?我們應該全面、理性地分析中國經濟的基本面以及它處的國內外大環境,并以此為前提來指導在滬深兩市的投資操作。
關于中國經濟,筆者部分贊同復旦大學經濟學院張軍教授的分析,他認為中國經濟已經進入”動車組時代“,未來10年、20年,中國經濟的增長點或增長極會變成”多點給力“、”多極支撐“的局面。在美國次貸危機、歐債危機爆發之前,東南沿海是中國經濟增長的火車頭,中國92%——93%的出口集中在沿海地區,85%的外資落戶在沿海地區;而美歐貸債危機爆發之后,中國沿海地區出口經濟遭到削弱,而同時,中國的中、西部經濟開始加大馬力,中國經濟列車,中部、尾部都有了動力系統,火車運行時,所有車廂都給力。這種多元化、分散化、均衡化的動力結構,使火車跑得又快又穩,更有利于中國經濟的均衡高效增長。因此,張認為,中國經過30多年改革開放到今天,整體上經濟增長的動力不但沒有衰減,而且它的動力結構已經并繼續在發生這種變化,中國經濟發展因此進入”動車組時代“。
張教授的分析有沒有道理,有幾分道理?愚以為張似乎有些過于樂觀,只強調了好的一面,因為中國經濟進入新階段,但它面臨的難題似乎也更復雜也更難啃,中國過去30多年基本上是在”淺水區“摸著石頭過河,但下一階段,恐怕就要進入”深水區“作業了,是架橋?是造船?抑或開隧道?均面臨多難選擇,比如國企改革,比如人口政策,比如戶籍改革,比如稅收改革,比如金融利率,比如環境保護,比如人民幣匯率以及人民幣國際化。說到人民幣國際化,就不能不關注研究一下當今的國際政經大棋局,國際政經的競合與博弈,說到底還是經濟商業利益的競爭。
美國咄咄逼人不斷向伊朗施壓,根本目的在維護其美元霸權地位;美國高調重返亞太,推行所謂再平衡戰略,歸根結底是為了推行其跨太平洋戰略經濟伙伴協定,是為了阻遏中國人民幣亞洲區域化進程,是為了主導亞太地區的經濟發展,是為了最大化最優化其自身經濟商業利益。剛剛結束的日本選舉,其爭議的核心要點不是別的,正是經濟貨幣政策,由于安倍晉三主張日本央行實行大規模的貨幣寬松政策,引導日元貶值,早已引起美中兩國的警惕。要知道,奧巴馬政府要重振美國制造業,翻倍擴大出口,日元貶值可是幫倒忙。日元貶值對中國也非利好,中國已向日本發出信號,若日元貶值,中國就拋售日元國債,這既是為了止損必須割肉的無奈之舉,也是經濟貨幣金融戰應對之策,因為日元貶值,不利于中國的出口企業。而美國接二連三推出QE,也是在貶值貨幣,由此可見,世界各國為了本國經濟利益,已然走上了競爭性貨幣貶值之路。
在文藝比賽中,之所以要去掉最低分、去掉最高分,是因為那最低分和最高分僅僅代表了極少數人的過度悲觀的想法和估值與過度樂觀的想法和評價,這些想法、估值和評價定價與大多數人的一般想法和平均估值、定價相去甚遠。是的,我們在評估中國經濟的基本面以及它所處的國內外大環境,在研判滬深兩市行情走勢的時候,也應該持這種中庸態度,即去掉最低分,去掉最高分,既不要過度悲觀,也不要過度樂觀,既不要過高估值中國經濟,也不要過低評價A股市場,把主要精力用于挖掘優秀個股上,這樣才有可能制定出恰當的投資策略,并取得滿意的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