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悉心培養研究生和博士生,是中國第一個在“妊娠期糖尿病”課題研究取得科研成果的教授。她醫術精湛,待患者如親人,用辛勤和奉獻讓孕婦從孕期到分娩都平安順利,為千萬個母親和新生兒帶來幸?!?/p>
博士生的科研成果
1986年,成績優秀的山東女孩楊慧霞從山東醫科大學臨床醫學系畢業,被選中來到北京醫科大學。走上工作崗位的楊慧霞仍然不斷學習鉆研,并先后攻讀了北醫研究生和臨床醫學博士學位,她的導師正是我國著名婦產科、婦幼保健專家嚴仁英教授。
在攻讀研究生和博士學位時,楊慧霞選擇了在我國從來沒有人做過,在國外也少有人“涉入”的“妊娠期糖尿病對母兒及胎盤功能的影響”為研究課題。
妊娠期糖尿病是指妊娠期發生的糖代謝異常,是產科最常見的妊娠合并癥之一。1979年,世界衛生組織首次將這種病列為糖尿病的一個獨立類型。對這種病如果不進行規范化管理,將會造成母、兒嚴重并發癥,甚至導致胎兒及新生兒死亡。同時,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及其后代遠期發生糖尿病、肥胖等風險也會增加。
因此,楊慧霞的這一研究,可說是和她的導師嚴仁英教授一樣,是在為提高中國人口素質,為千萬個母親和嬰兒造福而拼搏奉獻。1992年,聰明好學的楊慧霞以優異的成績提前半年完成博士生學業。在之后繁忙的臨床醫療工作中,她仍然堅持對“妊娠期糖尿病對母兒及胎盤功能的影響”的科學研究。
同時,楊慧霞也在國內率先開展妊娠合并糖尿病診斷管理工作。她將國外先進管理經驗引入我國臨床,通過對適合糖尿病孕婦血糖管理方法的不斷摸索,不僅讓糖尿病孕婦的血糖得到了良好管理,糖尿病母兒的狀況也得到明顯改進。
楊慧霞在2007年承擔了組織全國專家起草制定我國妊娠期糖尿病臨床診治規范的工作和衛生部“妊娠糖尿病的診治規范行業標準”的制定工作。2008~2009年,楊慧霞兩次作為中國唯一代表受邀參與國際妊娠合并糖尿病研究組織和2010年世界衛生組織妊娠期糖尿病篩查及診斷標準制定的專家組會議。她還多次受邀在國際會議上介紹中國妊娠期糖尿病的相關研究。
楊慧霞致力的這一項目研究,不僅得到國際同行的認可,更在2010年獲得了世界糖尿病基金項目的經費支持,這項資金專門用于開展我國妊娠期糖尿病規范化診治和推廣工作。主要目標是在大中城市建立起妊娠合并糖尿病規范化診治中心,同時培訓基層醫務人員,提高她們對妊娠期糖尿病的診治能力。自2010年10月到現在,短短的兩年中,由于這項資金的支持,全國近20個城市得到妊娠期糖尿病的專題培訓,并完成了5000余名醫務人員的培訓工作。同時,我國的糖尿病妊娠期診治管理范圍在許多醫院作為臨床處理依據得以廣泛應用,我國診治妊娠期糖尿病的管理水平也大幅度提高,并逐漸和國際接軌。
病人滿意而歸就是我最大的幸福
楊慧霞的最大幸福,是她用對工作的一絲不茍和嚴謹縝密以及一天接待80多個門診病人的超大負荷的工作量得來的。
在北醫婦兒中心的門診大樓內,每到楊慧霞上門診的日子,樓道里總是排著長長的候診隊伍,很多人都是從全國各地,甚至千里之外趕來的。慕名而來的患者中,有的是為了向楊慧霞請教一個不能確診的問題,更有一些是患有嚴重合并癥或是不良孕產史的孕婦幾經轉診而來。面對眾多排隊等候的患者,不管多么勞累,從接診第一個病人到最后一個,楊慧霞都是一樣耐心負責。門診中哪怕是最簡單細小的工作,她都是自己來做,比如對病人的檢查結果,楊慧霞都是認真記錄并仔細詢問病人的其他情況。她對學生說:“只有這樣,才能全面了解病人情況,保證遠道而來的病人得到正確的診療……”
考慮到外地患者千里迢迢來到北京看病的不易,楊慧霞總是很周詳地為她們選擇最便利、最快捷和最省錢的方式方便她們就醫,為她們減輕了在北京看病的許多負擔。因此,有的病人說:“每次掛楊主任的號都很困難,而且排著長長的隊伍等待,有時心里就會一陣陣起急,但是每次讓楊大夫看完病后,都會很滿意,覺得一切都是值得的……”
楊慧霞則對她的學生說:“我們作為婦產科醫生,你的一句話可能就是兩個生命的一個希望,你的一絲努力就是病人的希望,你的一點細心會讓更多的危機迎刃而解……”
楊慧霞的學生蘇日娜說:“看到楊老師一天的工作安排,我傻眼了。有時一大清早在上門診之前就有提前預約好來做絨毛活檢或臍靜脈穿刺的孕婦等著她去做手術,再加上大量的掛號病人,楊老師早已養成了提前工作和從來沒有準時結束門診的職業習慣。尤其是周二的全天門診,楊老師在結束上午的門診后就立刻趕去給安排在中午的孕婦做手術,手術做完后又準時回到門診。因此,每次看到楊老師把定好的盒飯從門診拎到手術室,再從手術室拎到門診,吃著從微波爐里加熱的盒飯,心里真是不好受。但是楊老師從來沒說過自己累了,想休息了,她總是說,自己最大的幸福就是讓病人滿意而歸?!?/p>
永不停歇的腳步
從醫20多年來,楊慧霞一直活躍在臨床醫療、教學和科研第一線。作為一名婦產科醫生,楊慧霞嚴格要求自己,工作精益求精,作為一名博士生導師,她悉心培養出的10余名研究生和8名博士研究生都已成為婦產科工作的骨干力量。多年來,承擔著全國產科學科骨干培養工作的楊慧霞,還為來自全國各地的10余名婦產科醫生完成了培訓。
作為科研帶頭人,楊慧霞帶領的“妊娠期糖尿病母兒的診治策略及其推廣應用”課題研究項目在2011年獲得了我國醫藥衛生行業的最高科技獎——“中華醫學科技獎”二等獎及教育部頒發的“高等學校科學技術進步獎”二等獎。
20多年來,楊慧霞發表了妊娠合并糖尿病方面中英文論著及述評類文章100多篇,主編了《妊娠期與哺乳期用藥》《妊娠合并糖尿病——臨床實踐指南》等專業書籍,參與編寫了《Gestational Diabetes During and After Pregnancy》及中文專業書籍中相關內容。
現在,身兼北醫教授、婦產科主任、主任醫師和博士生導師的楊慧霞每周出4次門診,她做手術,帶博士生,還兼任中華醫學會圍產醫學分會候任主任委員、中華醫學會婦產科分會全國產科學組組長、北京醫學會婦產科常務委員、《中華圍產醫學雜志》總編輯、《中華婦幼臨床雜志》和《中華產科急重癥雜志》副主編等職。工作十分忙碌的楊慧霞幾乎沒有自己的業余時間,常常是出差時坐在飛機上都要審閱稿件。但是楊慧霞卻仍然兢兢業業做好每一項工作。前些日子,她還在百忙中為剛剛啟動的北大婦產大講堂講“預防出生缺陷要做好三級預防,要做到有計劃懷孕”。
楊慧霞仍然在忙碌,以永不停歇的腳步為千萬個母親和新生兒造福。就如她說的那樣:我的最大心愿是讓我診治的每個孕婦從孕期到分娩都平安順利。
編輯/韓 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