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電腦,就能看到老師講課的全部內容;敲打鍵盤,不懂的問題就能向老師及時提問;輕觸鼠標,新舊知識全都能夠串聯起來……在指尖上構建課堂,這是電子書包給我們展現的一幅學生未來的學習景象。
電子書包是以學生為主體、基于網絡學習資源、以信息終端為載體,覆蓋備課、上課、輔導、測試和作業5大環節的教育系統平臺。對于學生來說,最大的變化就是不用攜帶大量的教材和教輔資料,上學時只需帶一臺筆記本電腦等專用閱讀器,書包重量大大減輕。
喜:學習變得更輕松
這是一所正在進行“電子書包”試點的中學,初二(3)班的班主任朱老師告訴我們: “電子書包”里有課本、工具書、課堂及家庭作業、師生互動的論壇。學生上課不用帶許多教材和教輔資料,一個“書包”就可以全部搞定。
“電子書包”里安裝了教育平臺軟件,讓學習變得非常形象直觀。除了文字和圖片,還可以用音頻和視頻教學。
同學們覺得,使用“電子書包”后,不用背著沉甸甸的書包,學習更加直觀,互動性更強了。比如點擊英語單詞可以原聲朗讀,一些抽象的原理可以通過動畫來演示,更容易理解。以后甚至還可以將老師上課的內容錄制成視頻,方便回家后溫習。碰到不懂的問題,平臺上有學習論壇,可以將問題發在論壇里,隨時可以得到解答。
“電子書包”分別設置了學生賬號與老師賬號。開機后,用注冊的用戶名登錄,點擊“開始學習”按鈕,就可以打開里面存儲的教材、練習。上課時,老師的主機與全班學生的“電子書包”聯網,講課內容通過投影儀在兩塊電子白板上播放,下課后只要有網絡也可以聯網。“電子書包”還能接入一個名為“云平臺”的教育資源專網,下載學習資料,老師們的經典教案也可以供其他老師參考。
朱老師說,運用“電子書包”教學,能針對不同的學生布置不同的作業,學生再也不用費力抄習題了,學生完成作業的情況迅速反饋,“電子書包”能自動檢查作業,比如練習,一定要將所有題目完成后,系統才會開始“檢查”,能自動批改,大大提高了效率。“電子書包”還有“智能”功能,比如一個學生老在同一類型的數學題上出錯,“電子書包”就能將這一不足自動總結出來。
在學生小文看來,他用得最多的是學習論壇,有什么想法,可以發帖到論壇,不像以前,一節課最多只有5個人能回答問題,想表現的機會都沒有。
憂:各種擔心一籮筐
中小學生只需要帶一個重量僅幾百克的平板電腦就能上學,學生和家長們都十分歡迎。然而,電子書包將要普及的消息,卻并沒有讓家長和老師們覺得松了一口氣,反而質疑聲不斷,可謂有人歡喜有人憂。“我不知道電子書包是不是要進入我們學校,如果真的可以我當然很高興,不過我覺得老師應該不會同意我們用,因為怕我們玩游戲。”小麗是小學四年級的學生,她和許多小學生一樣,覺得上課可以使用電腦是一件很值得期待的事情,但是又都覺得家長不會同意:“我媽媽平時都不讓我玩電腦,如果學校讓我們天天用電腦,那我媽媽應該會不高興的。”
“電子書包輻射太大了,對視力傷害也很大。現在我們班46人有20人戴眼鏡,用了電子書包后,不敢想象還要增加多少眼鏡。”這是一個孩子的疑惑。
書本是學生的第二個老師,不帶書本帶電腦,這讓許多家長無法接受。“我們從小讀書都喜歡在書上勾勾畫畫,這樣重點才好記住,看到哪頁還可以折一下頁腳方便下次讀,電子書完全沒有讀書的效果。我現在電腦用多了都覺得眼睛不舒服,更何況我家小孩才上二年級,對她的眼睛肯定不好。”家長王女士非常認同傳統的紙質書。
家長們還認為,電子書包可能會造成孩子創造性思維能力下降,甚至會導致孩子形成“電子依賴癥”,進而喪失讀書習字的樂趣。孩子正處于生長發育的時期,長時間對著電腦,不但有害孩子脊椎的發育,電腦輻射也會讓許多疾病低齡化。
甩掉沉重的書包,學生的負擔就真的減輕了嗎?張老師認為只要考試負擔沒有減輕,那么給孩子減書包的重量只是換湯不換藥,并不能減輕孩子身上的負擔。“電子書包是把紙質教材變成了電子版,成本較大,而且實用性不強,其實學生負擔過重的根源是考試的壓力,電子書包是治標不治本。”中學王老師也不看好電子書包的普及。
(來源:《云南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