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葉問傳奇的重現
如果說葉問的一生是一部傳奇,那黃秋生就是在上演一部“草根”的傳奇。他從小就缺少家庭的溫暖,并總被欺負,他也因此學會打架保護自己。當他談及小時候的經歷,臉上頗有爺們兒的篤定。他1985年就開始接拍各類劇集,而他是以1993年的《八仙飯店之人肉叉燒包》贏得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男主角時,才算聲名大噪。他也從“變態佬”反派角色開始向正面角色轉型。在《葉問之終極一戰》中,黃秋生讓我們感受到男人知天命之年的沉穩魅力。
P:你覺得重現“葉問”的難度在哪?
黃秋生:在這部片里有很多挑戰,包括詠春拳,還有如何重現這個人物,這不是創作那么簡單,所有東西都是根據我所看過的資料表演出來,令人相信我就是這個人,這就對了。
P:與梁朝偉、甄子丹、杜宇航相比,你的“葉問”與他們有什么不同?
黃秋生:那我就是演“化妝的葉問”吧。他們只看過前面幾部,而我都看過,可能看完之后,覺得讓我來演文戲跟武打會更好。哈哈。其實根本沒有必要拿來比較,我演我的,他演他的。大家開始會質疑我的武打功底,而且有的網民說“你都不像甄子丹”。大哥,我是演葉問,不是演甄子丹。
P:在你的演藝事業中曾遭遇低谷,是什么讓你一直堅持下來?
黃秋生:生活艱難無疑很快磨滅一個人的斗志,加上面對那個年代污煙瘴氣的影視圈環境,如果你有堅持,死得更快。有錢賺的話有什么不好?最重要的是打得好看,這部戲光是弄堂景都要兩個億,如果票房好,就繼續拍下去,才不會“悶”呢。
P:其實你很適合演晚年的葉問,因為你小時候已跟大圣劈卦掌門人陳秀中住同一屋檐下,從小接觸武術精神,后來順理成章拜入大圣門下。
黃秋生:以前我們住在北角唐樓同一個單位,然后我搬走了,12歲再上師傅的武館學武,那時候在街上會被黑社會欺負嘛,“小子,你哪的?”答不出來就打你咯!我們那個年代是為生存而打架。在我年輕的時候,梁朝偉、劉德華都能打,在片場什么都要學,拍動作片也不會有替身的,所以我們的技術在年輕時幾乎是可以當武師的。
P:曾志偉以前也是龍虎武師出身,跟他對戲有什么感受?
黃秋生:我早知道他還能行,和我打之前還說剛剛踢完球,相當精神,出手快到霹靂啪喇,這就叫骨格精奇,他想打完這部,不用再打,但如果票房好,我想他要打到80歲,哈哈。但他手短腳短,打我的時候就短距離,我打他,要動作好看就要長距離,但我又不可以拉得太長,因為他打不到我,這點很難遷就!
折扇的剛柔之境
對于學武之人來說,各種裝飾都顯得多余,唯獨只有“折扇”能相得映彰。折扇,既能體現武人的風雅,也能作為武術中的利器。難怪黃秋生在片場中,也是折扇不離手。據中國國家博物館研究員朱萬章介紹,在中國歷史上,武功高強的張三豐、霍元甲就常使用折扇,清代武舉人汪后來本身也作為一個書畫家,他也有扇面書畫傳世。以下,朱萬章為我們解答更多關于功夫與折扇的迷思。
P:可否先跟我們大致地介紹一下中華折扇的起源?
朱萬章:折扇的起源有很多種不同的說法,有的說起源于東漢,有的說起源于東晉,有的說南齊,也有的說是唐朝和北宋時期分別從高麗和日本傳入。但無論哪種說法,有一點是可以肯定的,在文獻記載中,最早于唐宋時期,已經普遍使用折扇了。
P:折扇是否還能分為“文扇”與“武扇”?這兩者之間有何區別?
朱萬章:有一種傳統的說法,就是文扇須,武扇肚,媒扇肩。文扇是木蘭扇,武扇是太極扇。
P:有哪些中國古代學武之人是喜好詩畫的?學武之人用的折扇有什么特點嗎?
朱萬章:對武術史了解不多,不敢妄自評論,像我們熟悉的張三豐、霍元甲就常使用折扇。清代廣東佛山有個武舉人叫汪后來,自己本身也是一個書畫家,他有扇面書畫傳世。
P:您是如何理解學武之人與折扇之間的關系的?
朱萬章:學武之人使用扇子和文人本身并無本質區別,只是有時候折扇可能演變成為學武之人的一種利器,但這和折扇本身的性質無關。
P:扇面的尺寸有限,對于藝術家的創作來說,具有什么難度?我們應如何鑒賞?
朱萬章:方寸之間,可看出書畫家駕馭狹小空間的能力。自由度相對較小,一般都較為精湛,其藝術與收藏價值遠遠大過同等尺寸的其他書畫,所以有一種“求扇一頁,勝畫三尺”的說法。折扇的收藏,首當其沖的是創作折扇的書畫本身;其次,是扇骨的材質、雕刻和其他如扇墜等裝飾物。
P:以您專業的鑒賞眼光來看,您會比較推薦哪個書畫名家的扇面作品?為什么?
朱萬章:我個人認為,只要藝術創作精湛、水準較高的書畫折扇,都值得收藏。就我個人喜好來說,明代中期吳門畫派的文征明、沈周、晚清的吳昌碩、近代的齊白石、張大千、謝稚柳、蘇庚春等人的折扇作品都特別喜歡。原因在于他們的作品所展現出的文人氣質。
老虎 成扇 尺寸:16×45cm 材質:紙本設色 張善孖
(此扇正面老虎,背面書法,(1)老虎 款識:辛未秋虎癡張善孖寫于大風堂中。鈐印:張、虎癡。(2)書法 款識:大千張爰。鈐印:張爰、大千。)
山水 扇面
尺寸:20×60cm
材質:紙本設色 謝稚柳
山水 立軸 尺寸:136×37cm 材質:紙本設色 汪后來
汪后來 清 番禺(今廣州)人。康熙四十一年(一七零二)武舉,提督黃登令參軍。雍正初薦鴻博以病辭。晚年退休,放浪山水,賣畫自給。山水兼仿黃公望、吳鎮。亦能花卉。日南諸國王,亦踰海致幣索書、畫不輟。性高介,食貧自甘,不肯輕作,工詩。為佛山千總時,嘗倡汾江詩社。有汾江社詩選、鹿岡詩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