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月18日下午,2013(第四屆)全球汽車論壇在完成了兩天的議程后,在武漢東湖國際會議中心成功落下帷幕。 本屆全球汽車論壇圍繞“汽車未來發展之路—目標·策略·模式”的主題展開了精彩對話和研討。作為最大汽車市場,中國汽車產業在擁有獨一無二的戰略機遇期同時面臨諸多挑戰,包括環境、油耗、能源、安全與交通管理等等問題,能否提出可行的、創新性的解決方案,已成為關乎汽車行業發展及汽車企業生存的關鍵因素。中國及世界各國汽車界精英們分享了很多精彩觀點:
汽車產業面臨諸多挑戰
中國機械工業聯合會會長王瑞祥指出:和世界發達國家相比,中國在自主創新、核心零部件和品牌打造等方面還存在著較大的差距。要真正建設汽車工業強國,我們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全球汽車論壇組委會執行主席、汽車貿促會會長王俠:作為全球人口最多、新車需求量最大、汽車產業發展增長最快的國家,中國汽車產業在成為全球汽車產業發展引擎的時候,所面臨的巨大挑戰和深層次問題也應該引起全球的關注,因為這些問題的解決不僅關乎中國汽車產業的發展,也關乎世界汽車產業的發展。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會社會長池史彥認為:面對來自于能源、環境的挑戰,重要的是中國應該引領全球汽車行業的方向。而這樣一個正確的方向和節奏,可以更好地為世界帶來利益,而且重要的并不僅僅是提高銷量,而是質量、安全以及環保,這樣才能夠更好地實現全球競爭,支持全球的市場更好地接受中國制造的汽車。
中國汽車產業的發展方向
東風汽車公司總經理朱福壽提出這樣的思考:面對戰略機遇期,中國汽車產業如何實現持續、健康發展,必須解決三個矛盾點:合資品牌與自主品牌在中國市場同臺競爭、長期對峙的矛盾;中國企業走進國際市場的堅定決心與國際貿易壁壘的矛盾;汽車剛性需求與能源、交通、環境保護的矛盾。
廣汽集團總經理曾慶洪給出的建議:第一,加快自主創新能力的提升,特別是關鍵零部件與關鍵核心技術的突破;第二,加快整合重組;第三,加快經濟結構調整,特別是產業布局調整。而四個跨越包括:從制造到創造的轉型升級、生產基地向產業基地的跨越、從資產經營向資本經營的跨越、從經營產品到經營品牌的跨越。
觀致汽車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郭謙表示,中國汽車發展經歷了四個階段:首先是能夠掌握一些關鍵技術,或者是一個車身,一個變速器;其次,能掌握系統的整合;第三,產品的平臺化、模塊化;第四構建品牌特征。在這方面,觀致汽車已經打造了一個高起點的汽車,成為一種觀致新模式。
陜西汽車控股集團有限公司黨委副書記、總經理袁宏明作為商用車企業的代表,認為自主車企要圍繞后市場進行突圍,加快新能源和智能化技術推廣,關注汽車整車與零部件的共同發展,中國企業也應緊密團結,減少內耗。

全球汽車產業趨勢與中國啟示
福特汽車公司總裁兼首席執行官艾倫·穆拉利(Alan Mulally)則給出了一個可持續的技術路線圖:柴油以及汽油在內的傳統內燃機及材料的改善,空氣動力學以及電子設備等等的改善和系統的整合以及技術的互聯性;汽車未來會變成一個可移動的設備,讓人們可以連接到互聯網;混合動力到純電動車的發展。在整個過程當中,需要協同合作,讓全球各地的政府和企業一起來建設基礎設施,這樣才能夠把這些成熟的技術帶給消費者。
大眾汽車集團(中國)總裁兼首席執行官海茲曼博士認為,汽車行業未來發展靠的是三個支柱:節約資源的生產、高效的移動性和智能的系統。他堅信,要實現這樣一些目標,中國的汽車行業需要廣泛的合作,包括和供應商進行合作,一個清晰穩定的法律框架和環境,并且核心的參與者和廣大的合作伙伴建立穩定關系,同時員工要建立緊密的團隊合作精神。
就中國車企的國際化合作來講,通過收購沃爾沃和其他一些國際公司,吉利汽車已走到了前列。沃爾沃汽車公司董事長、吉利控股集團創始人兼董事長李書福表示,今年8月,吉利沃爾沃在成都和大慶的國產化項目已經獲批,這也是中國汽車工業發展中具有非常深遠的意義的一件事。目前,吉利已立志將中國打造成沃爾沃的第二本土市場,推動沃爾沃汽車在全球范圍內的復興進程。
在歷時兩天的會議中,2013(第四屆)全球汽車論壇安排了16場公開環節,分別就戰略機遇、跨國發展、未來汽車、后市場、金融創新、新能源戰略、汽車消費、國際化人才等等一系列議題展開了精彩的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