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國內新車銷量為193.58萬輛,同比增長19.7%。
1~9月累計新車銷量為1588.3萬輛,同比增長12.7%。
9月,國內乘用車銷量為159.35萬輛,同比增長21.1%。
9月,國內商用車銷量為34.23萬輛,同比增長13.3%。
接近20%的銷量增長,對于中國新車市場來說,是一個久違的數字。
不論該增速有多少偶然性或必然性,有多少可延續性,對于振奮業界信心,對于夯實2013年大勢走向,都很給力。

9月的新車銷量完全符合“金九”這一季節性規律。當然除了季節性原因,另外一個重要原因是去年9月銷量大幅下滑造成同比基數偏低。去年9月,受釣魚島局勢的影響,各城市出現很多打砸日系車甚至4S店的暴力事件,外加反日情緒的蔓延,日系車產銷開始出現大幅下滑,在日系車的拖累下,全國新車總銷量下滑了1.75%。
另外,汽車企業提前實施“三包”,也很好地聚攏了人氣,提前釋放了持幣待購的購買力。上市車企披露的三季度報表顯示,大部分車企的利潤增幅比較可觀,行業整體業績出現了積極的變化。雖然近段時間以來,頻繁出現因為大城市交通和環保問題導致的限行、限購政策,給未來汽車市場帶了很多陰云,但是行業評論認為這其中也蘊含機遇。限購等政策在限制增量的同時,也對存量進行調整,強制淘汰重污染老舊車給換車消費提供了動力。
9月,乘用車銷售159.35萬輛,同比增長21.1%。分車型看,與上年同期相比,MPV和SUV繼續保持高速增長,其中SUV產銷增速均超過60%,轎車增速較低,交叉型下降。商用車銷售34.23萬輛,同比增長13.3%。增速高于7月和8月,經濟形勢的好轉有利于商用車產銷的增長。據中汽協會統計的汽車整車企業出口數據,9月汽車企業出口為7.81萬輛,比上年同期下降28.9%,降幅比8月有所擴大,表現出持續低迷的發展態勢。



從9月汽車企業庫存狀況可以看出,乘用車有一個明顯的去庫存狀況,而商用車的庫存則明顯增加。一方面可能說明當月市場銷量超過企業之前的預期,另外也可能之前提前為旺季囤積庫存。
日系車未完全恢復
9月,日系乘用車銷售27.8萬輛,同比增長73.7%,增速居各車系之首。但是考慮到去年9月正是日系車銷量開始大幅下滑的月份,當時日系乘用車銷量下滑了40.8%,所以目前日系車銷量雖然恢復了大部分,但是同期市場份額從2011年9月的20.5%,下降到2012年9月的12.16%,然后只恢復到今年9月的17.5%。
中國汽車工業協會常務副會長兼秘書長董揚指出,日系車的市場地位并沒有完全恢復,市場占有率沒有回到其高點水平。而在釣魚島等政治事件之前,日系車市場占有率就已經開始不太理想;中日關系對日系車及合資企業的影響是長期的。
盡管市場份額還未全恢復,9月銷量的反彈,提振了日系車企的信心,讓他們對完成年度銷售目標的更有把握。今年以來,日系車企頻繁推出新車型、開展各種形式促銷活動提升人氣,隨著中國市場對環保和節能方面的要求日益苛刻,日系車本身固有的一些優點總會得到消費者的賞識。未來,日系車想要收回被德系等占領的市場空間,還有很多工作要做,雙方很多主力車型會有短兵相接的較量。

中國品牌市場份額下滑
中國品牌乘用車市場份額8月剛剛出現同比微增,本月再度掉頭往下。9月,中國品牌乘用車銷售60.86萬輛,同比增長8.3%;占乘用車銷售總量的38.2%,同比下降4.5個百分點。 去年同期,由于日系車市場份額的丟失,中國品牌和其他各系的市場份額都有所增長,造就比較大的同期比較落差。中國品牌市場份額下滑的主要原因還是競爭力不強導致了國內、國外市場的被動局面。在國內,高端車型突擊無力基本逐漸邊緣化,低端車型因市場消費升級而生存空間不斷收窄;在國外,中國品牌缺乏穩定的市場地位,受經濟、政策等影響很大。
9月,其他各系乘用車銷量也有不同程度的增長;德系和美系增速超過20%,其他品牌增速低于10%;德系、美系、韓系和法系乘用車銷量分別占乘用車銷售總量的19.3%、13%、8.5%和2.9%。德系下降明顯,美系、韓系略有下降,法系基本持平;與上年同期比較,德系和美系略有增長,韓系和法系則有所下降。
宏觀經濟動態:
2013年9月,中國制造業采購經理指數PMI為51.1%,比上月上升0.1個百分點,連續3個月回升;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20653億元,同比名義增長13.3%(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