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國自主汽車零部件行業存在許多問題。從行業自身看,主要包括企業自主研發水平的提高問題,質量、成本的控制能力——生產方式的改變問題,以及上下游產業合作問題;從企業的發展環境看,涉及行業自身的產業結構,以及政策、標準、法規,知識產權的保護、市場環境等企業外部環境對企業發展影響的問題;另外,人才缺乏是共性問題,也是影響我國產業發展的最重要問題。在上一期《汽車縱橫》雜志中,我們著重討論了我國自主汽車零部件行業問題中的開發能力提升的影響因素,本期將重點探討影響我國自主汽車零部件品質提升的因素。
普遍缺乏一致性及可靠性
目前在我國,汽車用戶普遍有著進口車和國產化率較低的車是高品質車的概念,這意味著本土自主整車企業的產品質量還沒有完全獲得國內用戶的認可。從總體上看,我國本土自主整車及零部件普遍品質不高,與外資企業相比有較大的差距,其主要表現為產品一致性差、可靠性差。
未來我國汽車工業發展的增速或將逐步放緩。汽車工業發展速度放緩后,行業競爭會變得更加激烈,同時客戶會更加關注零部件的質量;低質低價的市場需求也將快速萎縮,拼價格的時代過去了,確保質量才能生存,零部件的質量將成為未來競爭的根本因素。
從自身找原因
在生產方式上,汽車產業從誕生到現在已經經歷了100余年的歷史,其生產方式也發生了諸多變化,從單件生產到大批量生產,再到多品種、小批量的精益生產,每次生產方式的變革均帶來了生產效率、質量、成本控制能力的大幅提高。精益生產方式,自20世紀70年代創建以來,迅速在全球普及。從產品開發、生產管理、協作體系、銷售和服務網絡均體現其先進性,當前世界各大汽車公司及零部件公司紛紛吸收其精華,并運用于企業的經營之中。
目前我國絕大多數自主零部件企業仍停留在大批量生產方式階段。他們普遍缺乏對工藝的研究,過程的控制能力也嚴重不足,這些最終都反映在產品的質量上。沒有持續的改善,我國自主零部件企業很難形成高品質的產品,同時真正自己的技術核心也很難形成。可以說,生產方式的落后是影響我國汽車零部件質量提升的最大問題。
部分自主零部件企業品質提升寄希望于裝備水平的提高,由于他們對產品工藝及其質量保證體系研究不深,用一流的裝備生產二流產品現象普遍存在,設備開工率不高、產品成本大幅提高等新的問題又出現。
體系是企業生存的保證,是我們從經驗管理到規范化的必經之路,沒有捷徑可循。其實,自主零部件企業為滿足汽車整車企業要求已獲得了ISO、TS認證的有許多,但由于獲得認證的目的僅為進入配套體系,并且許可審查是按照中國國內的標準進行的,因此在接受認證前專注于管理的改善,而獲得認證之后又恢復原樣的企業也很多,體系要求和執行層面兩張皮的現象比比皆是,所以在我國具有ISO、TS認證的零部件企業,并不表示該企業的產品品質高及管理能力強。
競爭與合作是矛盾的統一,在競爭中合作,在合作中競爭,企業能力才能得到不斷提高,行業才能得到發展。過度競爭與無原則合作,都將損害企業的利益,損害行業的發展??傮w看,我國汽車零部件行業競爭過度,合作不足,為“拼價格”而犧牲質量的現象大量存在,這種狀態極大地影響了企業及行業的發展,對產品質量水平的提高有很大的影響。
下游整車影響不容忽視
從某種意義上說,客戶是產品品質的制造者,挑剔的客戶帶來高品質的產品。與發達國家相比,中國勞動者的工資水平仍然較低,個人收入在不同地區、不同職業有很大的差異,部分地區的個人收入剛剛滿足溫飽水平。因此,品質不高但價格較低的產品在中國還有相當的客戶認可,相當部分自主整車企業的主要目標客戶恰恰是這部分企業,這也是造成我國汽車產品質量不高的重要原因。
汽車零部件的重要客戶是汽車整車企業,我國汽車整車企業數量眾多,對零部件的要求也有很大的差異。我國汽車整車企業包括:從過去農用車轉變過來的低速汽車企業以及普通汽車企業,低速汽車主要為滿足使用者的低價需求,對整車品質要求低于一般普通汽車,因此他們對零部件的品質要求也相應低于普通汽車。

各個普通整車企業對零部件品質的要求也有很大的差別。我國對汽車行業實行公告管理,目前進入公告的汽車整車企業仍有近百家,其中包括外資企業、國有自主企業、民營自主企業等。外資企業基本有一套完整的、合理的零部件采購體系,其對零部件的品質有較高的要求和恰當的管理措施,基本能夠較好地滿足整車產品品質保證的要求;而我國自主整車企業的零部件采購體系則參差不齊,目前汽車公告管理制度下,企業進入汽車整車行業要付出巨大的努力,而退出汽車行業的企業也不是進入企業輕易做出的決定。因此,公告內年產上百輛、幾十輛甚至幾輛汽車的整車企業仍然存在,這些企業不可能建立完整、合理的零部件采購體系,對采購的零部件品質要求也很低。這部分企業采購的零部件數量雖然不大,但品種不少,涉及的零部件企業的數量更不少,因此,對零部件企業品質觀念的形成有較大的影響;部分較好的整車企業已經建立了較完整的零部件采購體系,這些采購體系大部分主要參照歐美整車企業的體系,以競價為主要特點,缺少與零部件企業的協作關系,很難促進零部件企業的不斷改善;同時,采取一種產品向多家訂貨以及在交易過程中更換配套單位等做法,給零部件企業帶來巨大風險,零部件企業很難下決心在品質方面進行大的投入。同時,這部分整車企業在對待零部件企業的理念方面與外資企業還有較大的差距,不合理的壓價、無理的索賠等現象均有存在;雖然建立了完整的采購體系,但在體系的執行力方面仍存在問題,“灰色采購現象”仍然存在。這些問題均是造成我國汽車零部件質量水平不高的外在原因。
從數量看,能為要求較高的外資整車企業供貨的自主零部件企業數量極少,而大部分自主零部件企業集中在為自主整車企業配套,對品質要求越低的整車企業,涉及的零部件企業數量越多。

良莠不齊后市場下拉零部件品質
汽車零部件企業的另一個重要客戶市場是售后市場,汽車零部件的質量問題在我國售后市場的表現更加突出。由于標準、法規的缺失,我國汽車零部件售后市場主要體現為價格的競爭,假冒偽劣充斥,產品的品質良莠不齊,不但損害了消費者的利益,浪費了國家的資源,對零部件企業的質量意識的形成也造成巨大沖擊。同時,這些企業對我國優良的自主零部件企業也造成很大的影響,由于低質低價,在同一市場對優良自主零部件企業的產品品質也造成下拉的影響。這一市場涉及零部件企業更多,其影響更大。隨著近年我國汽車產量的迅速增長,汽車保有量也將迅速增加,這意味著我國今后售后市場將呈現爆炸式的增長,如果售后市場假冒偽劣這一問題不解決,將對我國汽車零部件品質的提升造成更大的影響。
上述現象不但存在于我國汽車行業領域,幾乎其他產業各個領域均有所體現,因此很難形成全民質量意識,高品質的產品也很難造就出來。
上游產業的短板更需重視
上游產業如原材料、元器件質量不穩定,產品一致性不好,也是造成了零部件產品質量不穩定的重要原因。國內原材料、元器件有兩大短板,性能不夠、一致性不好,反映到零部件上就會導致零部件的品質不能達到要求。中國要發展零部件,材料、元器件是基礎。世界汽車產業發達的地區,無論歐美還是日韓,在材料方面都有自己值得驕傲的地方,他們不只是與汽車工業同步發展,有很多甚至走在了汽車行業的前端。我國原材料、元器件的落后,主要來源于行業對原材料、元器件的重視不夠,同時也來自于我國上下游企業的合作不夠,沒有上下游企業的合作,高水平、有特色的原材料、元器件不會自己跑出來。巧婦難為無米之炊,中國原材料的發展應該引起行業的高度重視,這是我們發展汽車工業的基礎,現在我們把車造出來沒有問題,若是要造出更加安全、節能、環保的汽車來,原材料、元器件問題必須得到解決,我們的汽車工業才有機會。
近年汽車市場的高速增長也是企業不重視提高質量的重要原因。蘿卜快了不洗泥,這個快速增長的市場給了我們無限的機會,部分企業不執行體系能生存,產品質量差一些也能生存,而且表面上看生存的還不錯,許多問題均被掩蓋了。影響我國自主汽車零部件品質控制能力的因素還有許多,這些因素均是互相關聯著的。企業提升品質控制能力必須從自身做起,政府對市場環境的凈化以及迅速健全法律、法規也是當務之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