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因為做紅旗復興選題,從行業專家到普通民眾,采訪了不少人。不論是行業人士還是普通民眾,很多人都表達了喜歡老紅旗車的外形——大氣、尊貴,富有民族特色,事實也證明了真正符合民族審美、有中國風格的紅旗轎車才能真正贏得國人的青睞。4月初的一天,記者采訪了紅旗經典車型CA770設計師賈延良先生。
他是一個平凡的老人,和大多數退休老人一樣,安靜地住在北京一個普通小區的普通單元房;他又是一個不平凡的老人,是紅旗經典車型CA770的設計者之一。四十多年前,還是二十多歲年輕小伙子的賈延良并不知道,他的名字將與紅旗轎車和共和國汽車工業的光榮連在一起。
對此次紅旗復興,賈老滿懷信心地說,現在是個好時機,紅旗一定能成功,中國的自主品牌一定能成功。
賈老坦誠地提出,必須設計出有中國風格的汽車,中國的汽車民族品牌才有希望。怎樣設計出有中國氣質的汽車造型,賈老認為必須從人才培養入手,提高造型師的中國文化修養,整車企業應該給予造型師充分的尊重,對于汽車造型的設計流程,賈老還給出了自己的誠摯建議。……樸實真摯的話語讓我們看到一個老汽車設計師對中國汽車工業的赤子之心。
培養中國自己的汽車設計師
提到紅旗轎車,許多人懷念的仍然是被賦予了特殊使命,代表中國、代表一個時代的紅旗經典車型。其中,紅旗CA770至今仍不乏擁躉,被很多車迷作為老爺車收藏。
紅旗CA770為什么能經受住四十多年的考驗,在日新月異的世界上成為不老的經典?
“很簡單,就是因為這款車有民族特色、民族風格。而現在的很多車都不是中國人設計的。”賈老這樣回答記者。
目前,在汽車造型設計方面,幾乎所有的整車廠,都請外國人來做。“我感覺這是個誤區。現在還行,再過幾年還是不行,我們永遠沒有自己的東西呀!”賈老指出,必須要培養中國自己的設計師,聘用有一定文化修養、有造型能力的、有水平的人擔任設計總監。
“中國人喜聞樂見的東西,讓別國人去設計,然后冠以自主品牌。”對于一些整車廠唯外國設計師馬首是瞻開發自主車型的時弊,賈老一語道破。
其實,隨著改革開放、國門打開,現在中國很多年輕的設計師已經開始嶄露頭角,其中不少有海外留學經歷。可惜的是不少人都去外企工作了。
“中國的汽車造型應該從學生抓起,從中國人做起,培養中國自己的汽車設計師。”賈老激動地對記者說。
建立專門的造型藝術設計高等學府
作為資深汽車設計師,雖然離開一汽多年,但是賈老情系中國汽車業的發展,多年來一直關注汽車設計領域的發展。他呼吁,為了中國汽車工業的未來發展,一定要建立專門的工業造型及交通工具設計的高等學府。
世界上發達的汽車大國,都有自己的汽車設計高等學府。意大利的米蘭理工學院、都靈建筑學院,是享有盛譽的汽車設計大學,意大利著名的汽車品牌菲亞特、法拉利以及蘭博基尼的汽車設計總監大多畢業于都靈理工大學的汽車設計、汽車制造專業。英國有拉夫堡大學、愛丁堡、考文垂等著名的工業設計、汽車設計高等院校;德國、美國也都有各自的汽車設計院校。
反觀中國,現有的造型設計專業過于分散,沒有一所綜合性的交通工具及汽車造型的高等學府。“原來的中央工藝美術學院,專管衣、食、住、行的設計,建筑裝飾系、服裝設計系、工業設計系都包括在里面了,但是這個學校現在并入了清華大學,教育產業化還是跨行業的產業化。林大可以有工業系、可以有室內裝飾系,清華、北大都有,甚至化工學院、石油學院都有這個(造型設計),太雜了。現有的即使有一些院校設立造型專業,也是分散在各類大學中。”賈延良對記者說。
“我們國家不僅汽車,飛機、輪船等交通工具都需要造型設計專業的人才,建立專門的交通工具設計高等學府,中國未來才有可能制造出有中國風格的汽車、飛機、輪船。”作為知名造型設計師,賈老關心的不只是汽車。
其實,早在上世紀70年代,賈延良就發起組織了一個汽車造型設計培訓班。1977年,賈延良找到中央工藝美術學院院長張丁和奚小朋,建議他們搞一個汽車培訓班。這是我國最早的一個汽車培訓班。當時上課的老師有鄭可、奚小朋、何振強等人,中央工藝美術學院分別從一汽、二汽(東風)、上汽等各招了二十多名學員,組成20人的培訓班。一汽的李鐵南和二汽的造型設計師都是從那個培訓班中培養出來的。這些當年的學員,現在已經成為中國有名的汽車造型設計專家。
從中國傳統文化中尋找靈感
傳說,畢加索向張大干展示自己臨摹齊白石的中國畫習作時說,他最不懂的就是中國人,為何要跑來巴黎學藝術?不要說法國沒有藝術,整個西方、白種人都沒有藝術。配在這個世界談藝術的,第一是中國人;其次是日本人,日本藝術又源自中國;第三是非洲人。若把東方藝術比作精美面包,西方的不過是面包屑罷了。
這話是否真實沒有考證,但不能否認,中國五千年的文明中,有太多的文化寶藏——彩陶、青銅器、瓷器、刺繡、京劇臉譜以及后來的明清家具等等,無不蘊藏了深厚的中國文化底蘊,是造型設計取之不盡的靈感源泉。
作為我國首次國家定型的高級轎車,CA770車身造型和內部裝飾通過了國家專業部門驗收、定型,是自主設計的車型,獲準首批批量生產,并定為國家領導人及外賓元首級專業用車。CA770是老紅旗產品中量產最多的車型,達到1300多輛。
回憶CA770設計過程,賈延良說,當時就一個念頭:“這款車設計出來不能有外國車的影子。”有了這個信念,年輕的賈延良就有意識地把中國元素植入車型設計中。
賈延良一門心思撲在紅旗車的設計上,在他的想象中,這款車就是一個朝氣蓬勃、活力四射的中國小伙子。他不斷在中國文化中尋找靈感——彩陶、青銅器、瓷器、刺繡、京劇臉譜、家具等等……多種中國文化的元素聚合起來,在頭腦中碰撞、聚合,經過不斷的螺旋式上升,最后以中國文化的精髓貫穿起來,體現著中國審美的規律,形成了經典CA770:車身外觀突破了CA72“大、平、正、方”的視覺效果,外形更加精致、協調。CA-770車身造型的線型,利用了明式家具的線腳,并結合了空氣動力學的原理,車型更富有動感和整體感。車廂內飾則采用了紅木,樹根的切片,牛皮,織錦緞等材料,體現了民族風格。
由于CA770的造型在表現中國傳統風格的同時,又遵循了工業設計的原則,更重要的是,CA770完全擺脫了美國車的影子,更加符合中國人的審美。因此,在當時的七個1:5的油泥模型中,賈延良的設計方案被一舉選中。
1972年一汽轎車廠著手設計紅旗CA774型轎車。當時省去了前期的方案評審,賈延良直接成為主設計師。為了保持10至15年后不過時,他提出了一種相當超前的方案,并向轎車廠領導闡述了國際轎車設計的發展趨勢,紅旗品牌精神繼承的重要性,說服他們摒棄CA770上一些不符合時代發展的設計。
賈老解釋說,就像服裝一樣,汽車設計也有流行趨勢,研究、把握這些流行趨勢,用設計語言融入到車型設計中,才能使汽車造型不僅體現民族特色,也體現時代感。
可能很多人并不知道,紅旗CA770開發時,已經做了風洞試驗。“模型中放了好多線頭,用風吹,看這些線頭走向,從而了解汽車模型的風的阻力,確定我們的車如何進行合理的修改。風洞試驗做得雖然比較土,但是也達到了空氣動力學的測試要求。”賈老回憶說。
用中國人做設計總監
如何設計出好的汽車造型?賈老建議從企業管理層抓起:“中國人包括領導層,必須要懂得什么叫汽車造型。不懂中國文化、不懂造型,不懂人們喜歡的東西,開發出來的車肯定是錯誤的。”
事實上,豐田和通用的設計總監都是副總級的,屬于企業的二把手。“很遺憾的是,在這里咱們現在(設計師)沒有發言權,沒有決定JuS2Ursc2FbPdlIaRPEB2Q==權。是什么呢?美術工人。連一個技術人員都可以領導你。”對中國造型設計師的工作現狀,賈老深感亟需改善。
“在國外,設計總監是能說了算的。除了一把手,第二把手就是他了。而我們現在的整車廠,好多都是不懂藝術、不懂造型的人來評審造型。往往我是領導我說了算,很多小細節都要參加意見,比如:后面增加20,前面減掉20,不從汽車整體考慮,這樣一來整體感覺就全變了。這不是胡鬧嗎?”談到這些,賈老激動起來。
著名的意大利汽車設計師喬治亞羅說,我設計的汽車不可能體現更深的中國文化內涵,因為我不很了解中國文化。
賈老回憶說:“有一次,我問喬治亞羅,為什么你搞的東西都像我們看過的東西?”
他說,賈教授,你說的太好了。我要給你搞個特殊的東西,(你們)沒有的東西,你們能通過嗎?我只能在你們國家有的車型、有的曲線里找,我用了才能通過。
汽車造型研發方式要改變
為什么現在很多車看上去不好看呢?
事實是,現在很多汽車設計過程就是設計師先畫電腦草圖,領導一看:行,做!直接做1:1的模型。“決不能不做小模型,直接做1:1模型,雖然這樣快,錢也好掙,做出來的車沒一個好看的。”賈延良指出,“這里面缺少了一個研究、探討的過程。”
對于汽車設計的方式方法,賈老坦誠地對記者說:“要從草圖開始,一點點研究、探討,完全正向開發。”
賈老指出,草圖通過后,再做1:3、1:4、1:5的模型,然后在模型中探討、琢磨,期間可以聽取各方面意見,做出修改。而造型的真正敲定是在1:1模型。“因為很多時候1:4、1:5模型看著很好看,但是放大到1:1之后,就不是那么回事了,曲線全變了,就全變味了。”
“經過這樣一輪、兩輪的完全正向開發設計,紅旗車、中國車很有希望。紅旗作為文化符號,是歷史形成的。如果不光有紅旗,如果井岡山是這樣的,上海牌也是這樣還有其他的車,那中國風格就形成了,”賈老興奮地說,“中國車發展到一定程度,在中華民族大地上能做出好多不同風格,但是還都是中國車。比如這種是壯族(風格)車、這種是蒙族車,雖然各有特色,但是一看都是中國車。是中國人喜聞樂見的中國特色車。這是很有意思的。”
賈老希望,各個整車廠家在汽車造型設計上可以保密,但造型藝術探討要形成相互交流的良好風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