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企業社會責任
1999年,時任聯合國秘書長的科菲·安南在達沃斯世界經濟論壇年會上,提出了“全球契約”計劃,并于2000年7月在聯合國總部正式啟動。“聯合國全球契約”號召各公司遵守在人權、勞工標準以及環境方面的九項基本原則,呼吁各公司遵守有共同價值的標準,實施一整套必要的社會規則——“全球契約”。“協定”的目的是動員全世界的跨國公司直接參與減少全球化負面影響的行動,推進全球化朝積極的方向發展。
自此以后,企業社會責任(Corporatesocial responsibility,簡稱CSR)被越來越多地用來衡量企業的價值。事實上,詞典中對于CSR的解釋很簡單,是指企業在創造利潤、對股東承擔法律責任的同時,還要承擔對員工、消費者、社區和環境的責任。企業的社會責任要求企業必須超越把利潤作為惟一目標的傳統理念,強調要在生產過程中對人的價值的關注,強調對消費者、對環境、對社會的貢獻。
可以說,在“企業社會責任”領域,大多數中國汽車企業正經歷從自發到自覺,從量變到質變的變革。正因如此,本期我們開始關注汽車企業的社會責任踐行,開始思考和研究中國汽車企業的社會責任。盡管我們目前無法提供確切的答案,但是希望通過我們的采訪和報道,借助這樣一個討論和交流的平臺,讓最有可能提供答案的人彼此啟發,共享智慧。我們相信這是一個好的開始,能夠讓中國正在開始的汽車社會變得更美好。
中國式“企業社會責任”現狀
2012年5月,國資委明確要求國有企業,特別是大型央企,必須在年底前向社會發布企業年度責任報告。以此為契機,相關的研討會、培訓班、圓桌對話、論壇等迭次舉辦,加速了企業社會責任理論、方法、基本知識等在中國各級政府、企業和社會中的傳播,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有關各方對企業社會責任的綜合理解。
冷靜觀察后,商務社會責任國際協會(BSR)北京辦公室咨詢顧問部總監王承波卻發現,很多企業更感興趣的是,如何快速掌握報告編制的方法,或者如何編寫一份內容全面、符合國際標準、裝幀設計雅秀的企業年度社會責任報告,而不是對于企業社會責任理論、框架和實施方法進行系統思考。
王承波認為,履行企業社會責任不等同于編寫和發布年度責任報告,也不是僅從形式上與國際國內相關標準對接,更重要的應該是企業社會責任戰略與公司商業目標及中長期發展戰略整合、供應鏈管理、相關利益方參與、社會可持續發展、社會風險管理、人權保障和應對氣候變化等方面的內容。王承波表示,年度責任報告只是企業與利益相關方溝通的途徑,即把企業履責情況向社會公布,保持其自身的透明度,絕非企業打造“面子工程”的工具。可以說,企業履行社會責任、實施社會責任戰略的過程正是建立核心競爭力、打造可持續企業的必由之路。
中國企業究竟應該如何把履行企業社會責任從作為公關手段、應急工具,提升為植根于企業可持續發展的綜合戰略?王承波認為,必須從以下三方面加以權衡:
第一,部門設置與賦權。衡量一個企業是否深刻理解企業社會責任重要性的關鍵指標,不是看企業管理層在公共場合如何強調企業社會責任,而是看其是否設置了專門部門、有否明確職責、預算及能否協調其他職能部門。目前不少中國企業沒有設置與其重要性相匹配的部門,不是位于公共關系部門之下,就是雜于行政管理實務之間;設置了專門部門的也因為人力資源短缺、經費有限和職責不清而無法有效發揮作用。
第二,制定企業社會責任中長期戰略。企業履責不是執行應急預案,而是實施依據中長期戰略制定的行動計劃。一般來說,中長期戰略以3~5年為宜,與企業中長期商業發展戰略一致,而且一定是在企業內外各相關利益方充分參與、討論、反復溝通的情況下達成的,切忌僅由主要管理人員主觀臆定。
第三,能力建設。對于企業來說,要做好企業社會責任工作,不僅需要設置專職部門,同時要注重相關工作人員的能力培養。這些能力包括企業社會責任基本理論與知識、國際國內標準、框架、各種規劃、分析工具等。
汽車企業的社會責任
作為制造業,中國汽車行業的企業大多務實而低調,這導致一個現象:有些企業雖然承擔了很多社會責任,但是相關信息體現不出來,這也使民眾無法更好地了解和評價一個企業的狀況,對于企業社會責任的履行狀況難以正確評價。此外,由于企業社會責任信息披露的渠道比較窄,所以捐款的數額有時候成為中國公眾用來評估企業社會責任好壞的一個重要、甚至是惟一的指標,而這其實是很不公平的。
對于中國的汽車企業來說,“企業社會責任”的涵義更為廣泛,中國汽車工程學會理事長張小虞就表示,汽車產品是提高人民生活質量的重要消費品,也是重要的交通運輸裝備。在經濟發展過程中,汽車的生產和消費已經成為國民經濟保持持續增長的重要動力,而不僅僅是扮演國民經濟支柱產業的角色。因此他認為,汽車企業對社會的貢獻以及消費者得到多少利益,將成為汽車行業健康發展的標準,這也是企業的社會責任感的體現。
“頭頂的星空,心中的道德,腳下的道路”——在中國汽車企業跋山涉水的前進過程中,讓我們借用一位學者的話與大家共勉——無論中國怎樣,請記得:你所站立的地方,就是你的中國;你怎么樣,中國便怎么樣;你是什么,中國便是什么;你有光明,中國便不再黑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