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氣微博
通脹虛實
陳志武:2000年到2012年,中國CPI累計漲31%左右,美國物價同期漲36%。按這些數據,應該是美元比人民幣更不值錢了吧?可經常來往兩國的人都知道,你感覺不到美元購買力下降了多少,而今天100元人民幣能買的東西跟12年前的能比嗎?
2013年2月18日21:30
“世界工廠”將變成一座霧霾重重的血汗工廠
德勤報告指出:中國雖為制造業第一大國,但在人才創新能力、賦稅制度、市場秩序、基礎建設等宏觀方面表現都乏善可陳。能保持第一地位完全由于壓低勞動工資(平均每小時2.8美元,全球平均21.9美元),此外還以透支工人的健康和中國的環境為代價。
2013年2月15日15:30
查理·芒格的三個投資選項
可以投資、不能投資和太難理解。對于“可以投資”的項目,他會選定一個容易理解的,有發展空間的、能夠在任何市場環境下生存的主流行業。那些大張旗鼓宣傳的“交易”和公開招股會被劃入“不能投資”的項目。而制藥業和高科技行業則會被歸為“太難理解”的項目。
2013年2月14日08:30
張維迎:我對管制有兩個判斷
一是管制越多的地方,一定是騙子越多的地方,原因是管制消滅了市場本來應有的信譽機制。二是管制越多,騙子就越有積極性賄賂政府,騙子以不高的賄賂成本降低了他進入市場的門檻。當騙子越來越多時,政府不會感到是因為管制太多,反誤以為是管制太少。結果管制變本加厲。
2013年2月2日23:30
讀者反饋
《新財富》雜志
2013年2月號
封面文章
《奢侈品 E路狂奔》
Charlie頭很大:奢侈品門戶必須做自己的細分獨立市場,而非借助大的門戶的流量,因為這是一種特別的生活方式和態度,是高于普通生產和生活的消費手段。聽說過eBay、亞馬遜上賣奢侈品的么?gilt.com是一個成功的案例,奢侈品電商網站要有獨特的設計和新穎的經營理念。
花顏巧雨1983:類似這些品牌在自己的官網都有在線銷售。但在華自建電商平臺,沒有區別于實體店的優勢勢必只是曇花一現,消費者更多的樂趣在于親身選購試戴!而不是隨便手指一點即可滿足!
流浪的柚子貓:奢侈品電商必須以服務線下渠道為基礎,否則將不可避免地發生渠道沖突,與線下實體店的沖突一旦加劇,則舍本逐末!如能把握線上線下價格、促銷一致,并根據顧客網上送貨點安排就近實體店送貨進行利潤分成,或許可行。
《新財富》雜志
2013年2月號
趨勢文章
《誰搶走了我的讀者》
小阿卡王子:紙媒逐漸消亡是新老交替,屬自然法則,但絕不是優勝劣汰的結果。紙媒的消亡應該打上引號,紙媒消失的應該只是其承載體——紙。但紙媒的精神,紙媒確定的媒體應共同遵循的原則、信念等等只會作出結構性的調整,其本質不會改變。
heather_saif:這并非全是紙質還是電子媒介的原因吧,內容與當代讀者新需求的契合可能是其重要原因。與其說是網絡和移動設備與紙質媒介的競爭,可能不如說是傳統內容與眾多新文娛內容的競爭。
粉絲熱議
傳統零售業將死?
馬云和王健林的“1億賭局”仍讓人記憶猶新。2月8日,《新財富》的一則微博再次引起粉絲關注。硅谷著名風險投資人馬克·安德森語出驚人,他指出,零售產業鏈從根本上來說就是一種難以為繼的經濟模式,電子商務浪潮將持續,最高潮將在2020年。屆時實體零售商將退出市場,電商將成人們購買商品唯一選擇。
董金鋒2012
房租、存貨和人工讓傳統零售變得很“重”,電商物流成本一旦降低,傳統零售空間將受到極大壓縮,但,不至于徹底顛覆,實體店的購物體驗是電商很難取代的。電商和傳統零售,本是一個人的兩條腿,為什么要討論誰死誰活的問題呢?
植桐
危言聳聽了,任何的消費行為消費者都會考慮,時間、價格、方便、消費體驗等,比如想吃包方便面,網購?下班順路就帶回的商品,網購?并不是所有人都宅,人家買的不是商品,而是在享受購物樂趣。只能說,傳統零售業會萎縮,同時在便利和消費體驗上下工夫,同時應兼顧社區顧客的送貨服務!
獅星人Elisa
行業走向取決于消費者需求,顧客體驗是電商成功的前提,沒有顧客體驗電商注定是熄火的。電商要在消費者體驗、售后、物流上下大工夫,才有可能和傳統零售業抗爭。
中國貨幣超發了嗎?
根據中國央行數據,截至2012年末,中國M2余額達到97.42萬億元,居世界第一,接近全球貨幣供應總量的1/4,質疑中國濫發貨幣的聲音此起彼伏。但同時,也有很多業內人士表達了不同看法。
潘繼紅v
別的不知道,我只知道東西一年比一年貴了,工資增長率跟不上物價上漲率是事實。物價大幅上漲,貨幣大幅貶值,從經濟學看這是通貨膨脹,通貨膨脹實際就是印發的貨幣超過了實際需要的貨幣。這個怎么解釋呢?
李迅雷V(上海新金融研究院學術委員)
最近媒體又在熱炒M2,但M2增速畢竟回落了,這有點像把前年盛夏酷暑難熬放到今年冬天來訴說的感覺,不少學者也參與了討論。但M2今后的增幅不會太大了,原因是債權融資等直接融資的規模會增大。M2對金融市場的影響也會降低。
巴曙松V(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金融所研究員、中國銀行業協會首席經濟學家)
中國的高儲蓄率是影響M2的重要因素之一,這個因素常被忽視。隨著經濟結構的調整、內需的擴大和儲蓄率的走低,M2也會呈現不同的走勢。
王健_美聯儲V(美國達拉斯聯邦儲備銀行高級經濟學家)
1. M2重要的是增長率而不是存量。2. 即使是增長率,控制M2這種工具在上世紀90年代后也已經被美聯儲等中央銀行棄用了。不要再通過什么貨幣供應量看通脹了。關系非常不穩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