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礦石上演“瘋狂的石頭”行情,但價格大幅攀升缺乏實質的需求支撐,2013下半年將有下行風險。
因極高的價格波動性,鐵礦石常常被稱為“瘋狂的石頭”。圣誕、新年期間,海運鐵礦石的現貨價大幅上漲,自2012年圣誕以來已經上漲了17%,目前每噸155美元(到岸價,62% Fe)的價位,與2012年9月6日觸及的88.5美元(到岸價,62% Fe)低點相比,攀升了75%。
在一些行業人士看來,現貨價的飆升缺乏實質的需求支撐。而也有鋼廠表示,鐵礦石生產商并不看重此番上漲。如果需求不足以令價格維持在當前水平,那么鐵礦石價格將走向何方?
2012年9月的大跌不太可能重演。近日鐵礦石現貨價有所松動,自2013年1月8日創下的每噸159美元的最高點下跌了2%,短期看空的觀點看來是有道理的。不過,由于亞洲目前處于制鋼原材料補庫存季(11月-5月),因此類似 2012年9月的大跌不太可能出現(當時鐵礦石價格在約20天的時間里下挫了21%)。
季節性補庫存支撐價格。海運鐵礦石長期以來的年度“基準”定價慣例于2010年4月終止,自那時起,日益重要的現貨價往往在年初時上漲,以后在整個上半年限于區間波動。因此,直到2013年中期,亞洲季節性補庫存以及印度礦石供給不足,將是短期內鐵礦石價格的主要支撐。
需求日漸改善。需求改善信號日益清晰:自2012年10月以來,中國的鋼材日產量保持在190萬噸以上。此外,全球宏觀經濟前景改善、中國更多房地產和基礎設施項目獲批將是中長期需求推動因素。
供應收緊。占2012年全球海運鐵礦石7%的印度目前采取了限制出口政策,出口量僅占到了充分出口能力的50%。澳大利亞Pilbara的雨季(12月-3月)抑制了該國的產量。而中國國內的鐵礦石產量也往往在冬季會下降,從月均1.20億噸降至不足1億噸。
港口庫存下降。市場普遍認為價格顯著回升的首要催化劑是中國鐵礦石庫存驟降,從2012年10月底時的9100萬噸降至2012年12月時的7300萬噸。而此前自2011年5月以來,中國的港口鐵礦石庫存一直處在9000萬噸左右。庫存的迅速下降可能是由入冬前向鋼廠的一次性轉移以及對春節后鋼產量將強勁回升的預期所致。
最近價格上漲中運費的作用不大。 運費是中國到岸價的一個組成部分,但其在最近現貨價上漲中所起的作用甚微,因為所有主要干散貨運費費率仍穩定在低位。事實上,由于船隊的擴張不試超過了舊船報廢的速度,運費不太可能顯著回升。運費要得以持續提升,那么所有散貨貿易都得活躍(鋼材、鐵礦石、煤炭及糧食)。實際上,目前航運業報告的情況正是如此。
澳大利亞是主要的供應推動因素。主要受力拓、FMG和必和必拓在澳大利亞的擴張推動,瑞銀預計2013年海運礦石出口同比將增長5%至20.3億噸。新供應的迅猛增長勢頭將在2014年持續,令過剩供應從2013年的6400萬噸擴大至2014年的1.87億噸。包括力拓的Cape Lambert 擴建項目在內的數個新項目將于2013年下半年投產,預計將帶來逾1.5億噸的年產能。
印度在海運市場的重要性日益下降。印度目前年出口5000萬-6000萬噸鐵礦石,少于2006-2010年時的逾9000萬噸。預計受采礦和出口禁令影響,未來出口將從目前水平進一步下降。此外,印度國內鋼鐵行業一直在游說政府將鐵礦石國有化。印度日趨下降的出口將削弱其在海運市場的重要性,印度供給將逐步被日益擴大、成本更低的澳大利亞,或者南非所取代。
2013年下半年季節性去庫存帶來的價格下行風險。中國的工業通常在年初的三四個月最為活躍,提高原材料貿易以滿足6-7月時下游商品生產銷售旺季的需求。因此,中國鋼鐵行業一個典型的季節性格局是,產量通常會在上半年增長,下半年轉弱。再加上寒冷的冬季令貨物的貿易和運輸更困難,散貨貿易往往在下半年放緩。
2013年5月價格或還有一波提振。鐵礦石價格與鋼材產量呈正相關。在補庫存期,市場收緊且價格上漲。鋼材產量在2013年5月會保持在高位,而后在下半年放緩,因此在下跌前,預計鐵礦石價格在3-4月或還將有一波提振。
簡言之,近期內預計“瘋狂的石頭”價格將限于區間波動,需求趨于改善,而供給緩步增長。雖然不太可能出現2012年9月時的大跌,但2013年下半年受季節性去庫存和供給加速增長影響,價格會有下行風險。
作者白仲儀(Ghee Peh)為瑞銀執行董事,亞太金屬/礦業研究部主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