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菲特說過,50年的準備來實現5分鐘的決策。價值投資可能是一門理解時間的學問。每一筆成功的投資可能需要你長期的知識準備。一張美國一百年的股指圖,指數是長期向上的,有些波動是100%,但回頭看,那時的波動卻只有10%。因此,從更長期的角度來理解波動的規律。
我們深信,隨著一系列新政策與制度改革的出臺,一次歷史性的價值投資機會正在悄然來臨。而政策的破局,來自對管理層的堅定信心,來自對中華民族復興的偉大夢想一定能實現的信心,更來自于市場自發性的內在動力的形成。當前實施的一系列改革政策或將影響未來中國10年甚至更為長遠的發展。
回顧2013年的市場偏好,我們覺得講故事的邏輯未必能持續。當前主流看好的創業板未必是真的成長股,更不可能完全代表中國經濟轉型的方向。事實上,傳統行業的升級換代、產業升級和大企業的自主創新能力,才是推動中國經濟的真正轉型的主要方向。比如,鋼鐵行業的產能過剩并不說明我們的需求不足,恰恰相反,在高端鋼鐵產品上,我們仍需要大量進口。
所謂成長股和小市值股票的歡騰,表面上看是資金追捧的效果,但深層次原因還是對經濟轉型缺乏信心,所以,“抓小放大”,追逐概念股成了機構投資者的主流偏好。但小市值企業能否成長為大公司,不確定性因素很多,仍無法依靠現有的條件有效降低投資的風險。更可能的情況是,小企業往往倒下的比大企業更多。因為,小企業的抗風險能力更弱。
而市場將焦點聚集在小盤股上,目的是為了尋找適合廣大投資者口味的“菜”。這種菜,只要短期業績能夠大幅增長,只要行業處于新興產業、具有想象力,用賣方的話來說,就是“只要長得足夠性感,那么,她的股價飆升就不是問題。”這就是市場流行的選美理論。
然而,投資真的如此嗎?我不以為然。
價值投資否定這種賺快錢的盈利模式。價值投資認為,要把投資股票,當作一門生意一樣來看待。股價的漲跌,從長期來看,最終都是反映公司的基本面。用合理的價格買到一家好的企業。這樣,市場先生就變成了價值投資者的奴仆,我們根本無需去看市場先生的臉色,只要他給的價格公道合理,我們就成交。
從主題投資的演繹邏輯來看,市場先生的口味越重,投資者越應該追捧。但從價值投資的角度來看,市場先生要不是偏執狂,就是走在偏執狂的路上。當市場人人看好,歇斯底里的喊出牛市行情的時候,我們更應該謹慎,更應該小心,那意味著,多數人虧錢的時候又將到了。所以,價值投資者信奉的是,熊市投資,牛市賣出。
現在有如此多的廉價的藍籌股擺在我們面前,你不能無動于衷,更不能置之不理。想想5-10年之后,你站在萬點看下去,現在2200點為什么不多買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