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獐子島(002069)因盛產海參而聞名,這家2006年登陸資本市場的公司一直被認為具有資源壟斷屬性,有寬闊的護城河,被眾多長期投資者所追捧,其股價在2010年底達到頂峰。此后,在業績下滑、自然災害等利空消息的打擊下,股價一蹶不振長達近三年。但自從7月底以來,公司股價悄然上漲接近五成,隱約走出了底部形態。是什么原因使然?我們認為,除卻海域土改的推波助瀾外,業績復蘇才是背后的根本原因,而這也使得行情有向縱深發展基礎,值得投資者密切關注。
業績推動而非水域改革驅動股價回暖
10月15日,山東省威海市日前出臺了《威海市海域使用權轉讓出租管理辦法(征求意見稿)》,規定海域使用權人在批準的海域用途和使用年限內,可以依法轉讓、出租其海域使用權。受此消息剌激,擁有豐富臨海海域使用權的大湖股份、東方海洋、獐子島、好當家、壹橋苗業等全線大漲。但此后,大湖股份、東方海洋、好當家、壹橋苗業紛紛回落,唯獨獐子島持續走強,接近再創新高。而若論水域面積,獐子島的面積不如大湖股份。就此推斷,獐子島股價回暖的主要因素應該不是水域改革這個題材。
從公司發布的定期報告及券商調研反饋來看,公司基本面變化帶來業績回暖可能才是推動股價走強的關鍵。Wind資訊顯示,2011年、2012年、2013年前三季度凈利潤增長率分別為17.79%、-78.78%、-70.92%,而今年三季報業績同時預告,2013年全年將實現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為1.06億元至1.37億元,變動幅度0%至30%。這意味著,持續三年的業績大滑坡將終止。
我們發現,支撐公司業績回升的直接原因可能就是海參價格上漲。來自山東威海水產品批發市場價格數據顯示,在經歷了上半年海參市場的低迷之后,國內海參市場在8月份終于出現回升的態勢,至9月中旬,價格上漲至180元/公斤,僅一個月上漲超過了20%,而10月份以后有小幅回調,目前價格穩定在200元/公斤。
“北參南養”帶來的沖擊已大W3zwewK8ovDu0sB99SRoPP8PbHUhu7xhUW0o2GqLbQw=大弱化
何謂“北參南養”?2008年以來,隨著技術的突破與完善,原本在大連、山東等北方海域生長的海參開始可以在南方海域養殖,于是,大量資本涌入浙江、福建等地進行海參養殖,以尋求高額利潤。一般地,每年11月到次年的4月,南方的浙江與福建海域水溫也較低,適宜海參養殖,而到了次年的4、5月份,就可以進入市場銷售。近年來,南參的產量越來越大,以2012為例,市場增加的供應量達到1萬噸的規模,對市場價格的沖擊力越來越明顯,特別是在南參集中上市的時段,海參價格甚至有可能下滑30%。
正因為這樣,整個海產品行業在去年引發了機構的巨大分歧,這又以中信證券王牌分析師施亮與齊魯證券謝剛的隔空較量最惹人注目。2012年3月初,曾榮獲2011年農業行業新財富最佳分析師的施亮發表研究報告,認為隨著育種與養殖技術獲得突破,推動海參養殖區域擴大和養殖模式增加,全國海參養殖面積持續增加,未來3年產量年均增速有望達25%~30%,周期性波動將成為未來海參價格變化的主要特征。而獲得同年度新財富最佳分析師第二名的齊魯證券謝剛則認為,海參養殖行業資源壁壘依然高企,未來2~3年無法改變;目前南方吊籠養殖模式較之前有進步,但談不上先進;按目前南方參農的成本,未來很多參農不但會利潤微薄甚至可能虧本,這將制約產量。
從市場走勢來看,市場短期內認同了中信證券謝剛的觀點,海產品公司股價普遍遭到了重創。公司股價在2012年3月下旬至4月初跌幅高達20%。而2012年海產品行業的業績也確實如施亮所料,大幅下滑。但是,進入2013年以來,我們又發現,謝剛的看法也沒有錯,很多南方參農已經大面積出現虧損,南參供應量沒能再放大,對價格的影響也大幅減弱。未來,隨著一些虧損參農的退出,海產品行業重現往昔的繁榮并不是不可能的事情。
2014年看點在于底播蝦夷扇貝放量
資料顯示,獐子島擁有亞洲最大的現代海洋牧場,確權海域面積目前共約360萬畝。依托北緯39°海域適養蝦夷扇貝的天然地域資源優勢,公司主營蝦夷扇貝底播養殖,蝦夷扇貝常年在養海域面積約為340萬畝。2012年四季度后,公司蝦夷扇貝畝產驟減至約30公斤/畝,2013年低位徘徊于約45公斤/畝,這使得公司業績高增長戛然而止。也可以說,蝦夷扇貝產量將決定公司業績能否“翻身”。
申銀萬國證券分析師趙金厚認為,2014年,隨著高產海域占比提高與捕撈海域面積增長將會使得公司底播蝦夷扇貝產量大幅增長。據趙金厚提供的數據,2014年公司高產海域與上年未捕待捕海域占比60%,較2013年的比例約回升37.5%,預計促進2014年畝產回升至約60公斤/畝,同比增長33.3%;同時,2013年以來公司大規模擴增海域逐漸進入捕撈收獲期,預計2014年捕撈面積約100 萬畝,較2013年80萬畝同比增長25%,加上畝產同比增長33.3%。上述兩方面的因素,將會使公司2014年底播蝦夷扇貝總產量有望達6萬噸,同比增長66.7%。而這將是支撐公司2014年業績增長的基石。
風險因素主要在于企業誠信
投資農業行業有一個共同難題——價值評估,因為對農業行業的資源價值、存貨難以進行準確的評估。因此,農業行業上市公司往往是造假的溫床,從藍田股份到綠大地、新大地等,層出不窮。近年來,公司業績下滑,而公司屢次將之歸咎于自然災害,讓市場頗為迷惑,發布的定期報告也遭到部分投資者的質疑。盡管目前無法證偽,但確實是一個潛在的風險因素之一,值得投資者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