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年一度的春耕行情即將拉開序幕關注以下幾點:(一)農業地位和未來發展方向。我國以占世界7%的耕地養活了占世界22%的人口,近10年來1號文件聚焦于農業。(二)政策支持農業現代化。十八屆三中全會后發布的《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提出:“實行資源有償使用制度和生態補償制度。”未來“可持續發展”將成為我國農業的重要政策取向,農業發展方向: 粗放型農業→集約型農業→綠色農業。(三)氣候因素引起的市場效應。一年之計在于春,12月到3月份農業板塊往往表現較好。 (四)土地流轉之后的效應,未來農業大機械化迎來機會。 (五)短期刺激因素。中央農村工作會議一般在12月中下旬或者下年的1月份召開。
相關的投資機會主要有以下這些:
(一)農業機械。工信部發布的《農機工業發展規劃(2011—2015年)》明確提出,到2015年,農機總動力達到10億千瓦,農機工業總產值達到6000億元。 2012年我國農機總產值3880億元,目前整個行業產值保持20%以上增速。我國農業機械化率57%,與發達國家90%相比,仍有發展空間。中長期來看,未來行業整合是個方向,國內農機行業仍將保持快速發展勢頭。農業機械可關注:新研股份、悅達投資、蘇常柴A等。
(二)農藥化肥。短期煤炭、天然氣價格上漲,農藥化肥板塊是近期市場關注重點。多個化肥品種出口關稅預期下調,其中對尿素、磷銨和二元肥出口均有利好,另《“十二五”農藥工業發展專項規劃》指出,農藥行業產值到2015年達2300億元。農藥化肥機會:數據顯示,近年來12月份后尿素價格均上漲,魯西化工和華魯恒升是生產龍頭企業;綠色化肥的如芭田股份 、諾普信、史丹利等,草甘膦相關如新安股份等。
(三)生物育種。種子是農業的芯片。有數據顯示,全球種業10強公司占全球種業市場份額的35%,而我國種業10強公司占全球市場份額僅為0.8%,國內種業重組與整合將成為趨勢。 預計每年國內約有125億公斤的種子需求量,但國內種業公司僅能滿足45億公斤的需求,每年約80億公斤種子需要從國外進口。種業商品化率的提升將為種業提供廣闊發展空間。生物育種關注:登海種業、隆平高科、中農資源等。
(四)養殖:關注2014年上半年禽類行業逆襲,近期豬周期來臨以及綠色養殖方面。 國務院11月26日公布《畜禽規模養殖污染防治條例》,將于2014年1月1日起施行。養殖類可關注:民和股份、雛鷹牧業、壹橋苗業等。
(五)生物發電。有前景,目前在發展階段。生物發電相關個股如:凱迪電力、韶能股份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