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國證券投資基金業協會發布《關于加強專項資產管理業務風險管理有關事項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此舉或許意味著監管部門對于基金子公司“野蠻生長”的局面日益關注。而基金子公司的種種亂象也確實亟待治理。
今年以來,基金管理公司子公司專項資產管理業務發展迅速。據統計,截至2013年9月底,共有41家子公司開展特定客戶資產管理業務,管理規模約為4600億元,其中主要為專項資產管理業務。中國證券投資基金業協會表示,鑒于該項業務處于起步階段,協會在廣泛征求意見的基礎上,根據業務特點,結合行業實際情況,制定《通知》,要求基金管理公司及其子公司堅持穩健、審慎的經營理念,合理開展專項資產管理業務。
事實上,近年來基金子公司的成長速度遠遠快于基金公募業務的成長速度。尤其是一些新興中小基金管理公司,在公募業務上難以突破,而將重心放到子公司業務方面。目前基金子公司涉足項目十分廣泛,信托項目、上市公司定增、直投等業務都在其投資范圍內,甚至還包括一些游走在監管邊緣的產品。一些中小基金公司子公司采取非常規手段拓展市場,短期來看,確實取得了高速的成長,但其中潛在的風險也引起了市場的關注。
很多基金子公司業務是與合作方共同開展的,基金子公司更多的僅僅起到通道作用。針對這一現狀,《通知》要求開展專項資產管理業務的機構建立健全風險管理制度,對合作方選擇、項目篩選、項目審批、資金劃撥、后期管理等各個環節進行有效控制,建立動態風險監測機制,切實防范流動性風險、信用風險、操作風險、法律風險,特別應當建立合作方以及項目遴選機制,明確遴選標準和程序,對項目進行獨立盡職調查,不得完全依賴合作方的推薦和調查。
《通知》還對專項資產管理計劃的投資管理進行了規定,要求各機構對不同的專項資產管理計劃應實行分別核算、分別管理;根據單一客戶資產管理合同委托人書面指令進行投資的專項資產管理計劃,應當要求委托人書面承諾委托財產來源和用途的合法性,并對根據其指令實施的投資行為承擔相應風險;要求機構加強專項資產管理計劃的流動性管理。
基金子公司在各類產品的營銷和推廣,往往強調預期的高收益率,但對于潛在風險卻很少提及。《通知》要求各機構嚴格執行銷售適用性原則,在銷售專項資產管理計劃時,應明確向投資者揭示風險,要求相關銷售機構依法履行反洗錢相關義務。
《通知》規定,各機構應當完善內部管理機制,建立長效激勵約束機制,防止片面追求項目數量與管理規模而忽視風險的短期行為,加強對從業人員的合規教育。此外《通知》還對合同審核等方面提出了合規要求。
《通知》還指出,基金管理公司應當加強對子公司的管理和控制,督促子公司建立健全各項風險管理制度,定期或者不定期對子公司業務開展情況進行核查;明確子公司匯報路徑,建立風險事件、突發事件應急機制,提高子公司應急能力和水平。
業內人士表示,此前已有基金子公司項目被叫停,隨著監管趨于嚴格,未來基金子公司“野蠻生長”的現象或許會得到一定的遏制,未來基金公司應當把重心仍然回歸到主動管理型產品中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