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期市開始反彈,各品種力度不同,但已改變之前岌岌可危的弱勢格局,市場迎來一段喘息時間,價格將很可能在此獲得支撐。
最近頗為悲觀的品種無疑是金屬,今年以來金、銀價格下滑,金屬冶煉企業主要產品也跌幅較大,銷售收入減少,另一方面,原料市場供應緊張,供應商扣減的加工費空間下降,原料成本上升。兩方面原因導致企業利潤大幅下降,企業主動減產,惜售情緒濃重,目前價格徘徊在成本線附近,下跌空間有限。
基建方面,10月基建投資當月增速16%,較上月21.6%大幅回落,1-10月基建投資累計增速23.1%,較1-9月的24.2%下滑18.9%。十八屆三中全會公報提出了完全主要由市場決定價格的機制的市場體系建設和建立城鄉統一的建設市場用地的土地改革制度,以及城鎮化改革、放寬投資準入等,預計后市出臺的具體政策措施將利于金屬需求。
本周國債期貨亦走出陰霾,周四貨幣市場整體漲跌互見,SHIBOR短端的下行明顯,中長端的上行明顯,1個月SHIBOR仍然在6%之上,7天回購利率則下行了3個基點。中長期國債到期收益率也整體下行,7年期國債到期收益率小幅下行0.5個基點,沒有出現明顯回調的態勢。本周國債期貨三日持續反彈,站上了10日均線之上,目前以反彈對待,是否形成底部仍有待信號確認。
跟以上品種相比,顯然油脂較早顯示出了企穩跡象,馬(馬來西亞)盤棕油大漲至14個月高點提振國內油脂走強。豆油填補本周一跳空缺口,再次上漲至短期均線上方,技術走勢再次轉強。目前的豆油、菜油期價中已經折現了很多一部分需求的利多,而豆粕維持窄幅區間震蕩,短期上行壓力仍較大,阻力3250-3300。大豆在美豆弱勢及政策支持減弱影響下維持陰跌,關注下方支撐4400。
而關于大豆目前南美的天氣預報更傾向于市場一直會震蕩回落至冬末。截至11月7日,中國已經簽訂了進口8億蒲美豆的合約。占到全部出口訂單的64%。雖然出口銷售是創記錄的,但如果巴西的新豆可以在2月末上市,則中國的需求將會轉向更為廉價的巴西豆。巴西農民會利用3月豐收前的高價格來套保已經是個已知的經驗了。
中國的壓榨利潤近幾周下滑也會導致需求減弱。低壓榨的原因可能是經濟減緩,也可能是對豬肉和家禽的需求減低造成的。這也可能是壓榨企業前期對豆粕的需求過于樂觀而在未來可能不得不取消訂單的一個前兆。無論如何,中國的大量需求已經被反映在目前的期價里了。從現在開始,期貨市場關注的重心是在春季的供求會有多緊張?在美國谷物年度的后半季還會剩下多少大豆?
顯然季節性的秋收后反彈傾向于延續到11月末或12月初,但如果南美沒有天氣問題,則到2月底前美豆難以有起色。我們不排除在2月底前,美豆還會創出新低的可能。
每次下跌中的反彈可能是一次轉折也可能只是一次調整,市場會根據信息的轉變顯示出相應的價格,在當下,臨近年末,各種因素繁雜,均會影響價格波動,而我們能做的也只是緊跟價格的脈搏,避免踏錯市場的節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