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期貨市場稍有轉機,銅價開始打破平衡,向下測試支撐;資金緊張的狀況凸顯,國債期貨創出新低,繼續維持在空頭格局之中;唯有農產品保持了一定反彈的態勢,令期市出現品種走勢間的分化格局。
基本面方面,OECD的領先指標顯示歐元區、中國和英國的經濟增長速度將加快,而印度、巴西和俄羅斯的經濟增長仍將疲軟。OECD稱,9月份衡量34個發達成員國經濟活動的領先指標從8月的100.6升至100.7。中國經濟經歷了今年早些時候的放緩后,從第三季度開始加速,有望繼續保持活躍,對進口類的大宗商品而言,應該會利好長期。
可與此同時,10月以來國內資金緊張局面再現,近期包括財政部、國開行的發債成本均顯著飆升,國債期貨大幅下挫,都印證了央行中性偏緊的貨幣政策導向已對市場預期產生不小影響,這又對金融屬性頗為敏感的貴金屬和基本金屬造成壓力。
日前,ICSG發布有關金屬的最新消息,顯示在供應方面,全球礦山產能2016年預計增加27.7百萬噸銅/年,而全球冶煉和精煉能力預計將分別增長到22.9百萬噸銅/年和30.1百萬噸銅/年。大多數銅礦產能增長將主要集中在亞洲、非洲和南美洲。有更多新增產能將在非傳統礦業國家出現。另外,冶煉和精煉產能可能集中在亞洲增長。而需求上短期卻跟不上供應增長的步伐,從終端銅消費行業運行情況看,占據國內銅消費近一半的電力行業投資增速有所放緩,中國電網投資下降,說明銅需求增速放緩正被市場驗證。因此,隨著銅市供應逐步轉向寬松格局,銅價仍將弱勢震蕩。
農產品最近有所反彈,本周路透下屬的農業調研機構下調了美國13/14大豆的產量數據,同時上調了美國玉米的產量數據,下調大豆產量的原因是耕地面積的下調;另外昨天當日出口簡報公布了售往中國大豆12.3萬噸的消息,這樣本周對中國的大豆出口增加到了約24萬噸的水平,這些消息進一步支撐了大豆的價格。隨著冬季將至,豆類下游產品的走勢有所走強。目前大型商品基金的頭寸換月已經結束,市場估計這些商品指數的基金仍會繼續持有農產品多頭,特別是今年的農產品價格較為低廉再度成為他們投資的選擇。
總的看來在農業部報告過后,國內資金拉升油脂再次領漲,豆油增倉上行技術再次轉強,短線可介入多單。豆粕跟隨美豆回落走低,雖技術上仍受支撐,但未破前日高點,上行阻力加大,近強遠弱延續,成交縮量觀望加劇,但美豆維持至1300以上及現貨供應偏緊支撐下短期價格下跌空間有限,投資者可繼續關注國內到港量及油廠開工率。
應當說:“敵進我退,敵退我追”乃期貨波段投資最高技巧,市場變化波詭云譎,需時刻保持警惕,在沒有顯著明朗的趨勢行情下,投資人應采取“落袋為安”之策,切勿貪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