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國內證券投資界,但斌是寥若晨星的風云人物,曾經的股神之一。他從1992年就開始參與A股炒作,2003年買入貴州茅臺、萬科、招商銀行等大放異彩的公司股票,一舉奠定了日后的江湖地位。2007年,但斌推出了《時間的玫瑰》一書,個人聲望達到了頂峰。然而,2008年開始的熊市又讓其遭到了毀滅性打擊。近一年來,貴州茅臺股價遭遇腰斬,而但斌則一邊倒地唱多、死扛,令市場一片嘩然。
1992年踏入A股市場
但斌原名程建斌,1990年畢業于河南大學體育系。1992年,不甘寂寞的他南下深圳炒股,最早在《股市動態分析》及深圳新蘭德研究股票,此后任職于君安證券與大鵬證券。當時的A股處于初創期,各種消息滿天飛,市場暴漲暴跌,波動很大。但斌的傳記透露,當時公司拿出50萬元讓他炒股,在瘋漲行情中,50萬的本金很快變成了250萬元,嘗到甜頭之后,膽子也越來越大,有一次,聽到一個著名股評家說“深深房”有重大利好,于是,快速買入,恰好趕上大跌,很快就虧了200多萬。
幾番大起大落,讓但斌開始懷疑技術分析能否獲得長期而穩定的收益,靠內幕消息更不更譜。那投資者該如何做呢?這個階段的但斌顯然也在彷徨、摸索。
2003年后皈依價值投資
這是但斌進入股市的第十個年頭,港股開始進入其投資視野。面對不同的市場規則、炒作風格,但斌開始謹慎起來,不求賺多少,先考慮不虧錢,故而選擇了穩健的高速公路上市公司。有趣的是,這些不慍不火的股票卻為其帶來了可觀的收益與分紅。但斌開始思考,投資似乎應該選擇好的企業,好企業的市場寬度和廣度足夠大,產品可提價,如果又是輕資產型就更佳。而這恰恰又是大洋彼岸巴菲特的投資原則,這深深觸動了但斌的靈魂,此后,他完全皈依價值投資的門下。2004年,但斌成立了日后聲名大噪的東方港灣投資管理有限公司,先后買入了張裕A、貴州茅臺、招商銀行、萬科等一大批令業界津津樂道的十倍股。2007年,但斌適時推出了《時間的玫瑰》一書,個人聲望達到了頂峰。
重倉與長期持有策略遭質疑
2008年開始的大熊市吞噬了前兩年大牛市的成果,但斌所管理的東方港灣馬拉松凈值也大幅回撤。私募排排網的數據顯示,成立于2007年2月的東方港灣馬拉松信托計劃,凈值曾從100元一路飆漲至202.66元,最低跌至61.36元。時至今日,該信托產品將值也僅為136.2%,遠不復當年盛況。市場紛紛質疑其重倉與長期持有策略在A股市場的適用性。特別的是,近一年來,貴州茅臺股價遭到腰斬,但作為該股的忠實粉絲,但斌堅持看多,處處宣揚茅臺的長期價值,被業界人士稱為“死扛”,而頻創新低的股價進在一步步降低昔日股神在眾粉絲心中的形象。
從2003年至2013年,整整十年,A股市場經歷了牛熊交替,但斌的玫瑰既絢麗地綻放過,也冷清的凋零過。未來如何,還是未知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