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筆者連續幾周提示創業板見頂風險之后,本周創業板繼續盤跌,周二創業板曾一度急跌探至1200點后當天因央行實施逆回購而出現反彈,但小幅反彈后隨即繼續下跌,并跌破中期趨勢線60均線,見頂結論基本成立,雖然經過持續下跌,部分創業板個股風險得到一定釋放,在1200點附近創業板有反彈可能,但是無論從空間、時間、估值、出貨邏輯和量能來看都顯示調整仍將持續,雖然不排除會出現技術性反彈,但參與創業板拉升的主力以出貨為主的本質不變,所以現階段暫不建議投資者大倉位介入創業板,仍需耐心等待創業板的充分調整完后,再選取估值合理的成長股介入。下面從多方面加以論述。
如果說今年的中國股市主角是創業板是不會有任何人反對的。創業板創業板從去年12月4日從585點開始一路上漲至10月10日的1423點,明顯是市場主力精心策劃實施的市場結構性炒作的結果,雖然市場主力利用創業板中部分主要板塊的成長性和政策支持或國家產業轉型等因素作為炒作支撐邏輯,向投資者勾勒出創業板可無限量的上漲藍圖,然而任何炒作都必須有基本面支撐才能持續上漲,主力利用題材炒作所形成的泡沫必然會破滅,這類的場景,當年的網絡科技股炒作和08年底開始的黃金股炒作皆如此,所以只要我們認清了創業板是炒作而非投資價值推動的本質,那么就很容易得出炒作過后創業板將走向價值回歸之路。從主力炒作的出貨邏輯來看,十月份是最好的出貨時間,因為一般人都會認為出于每年年底的基金業績排名壓力,基金在年底前不會大規模減持創業板。同時,在前段時間多數投資者普遍認為三中全會之前股市將繼續上漲而會后股市才會出現調整;但是市場的走法或者主力的出貨邏輯一定是出乎市場多數投資者意料以外的,所以在開會前出貨即在多數投資者都認為市場還將上漲的預期最高時出貨才能達到最好效果也是必然選擇,這跟08年北京奧運前見頂有同工異曲之妙。道理很簡單,因為市場是博弈市場。
創業板指數從585點上漲到1423點后,作為大級別的調整,1200點仍不能構成強大支撐,短期內在1200點附近創業板有反彈可能,但有可能反彈后繼續下跌。技術上看漲幅的0.618附近將落在1100附近,而創業板的5月28日開始的調整平臺也剛好在1100點附近,另一個重要支撐位即1000點附近即漲幅的0.5位置,由于筆者對未來中國股市的走向相對樂觀,所以筆者認為調整到1100點附近獲得支撐的可能性更大些。
從調整時間看創業板從585點開始上漲了十個月,如果本次中級調整成立,雖然調整速度大于上漲速度,則本次調整起碼一個半月以上,如果調整過程中創業板出現一定幅度的反彈,則調整有望反復,時間有可能拉得更長。
另一制約創業板的因素是其估值問題,三季報355家創業板公司合計實現凈利潤185.86億元,同比僅增長5.10%,明顯落后于A股整體增速15.16%。同時,創業板公司在三季度實現的凈利潤,更是較二季度出現負增長,而創業板PE仍達五十多倍,遠高于主板十幾倍PE,價值回歸仍需時間。
操作上建議創業板還是以規避為主,如想搶反彈,需適度控制倉位,對部分前期漲幅有限的估值成長股可分批逢低吸納。總體上中小板的投資標的更多些,可逢低關注比亞迪、信立泰和山西證券等個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