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前期漲幅較大的傳媒、互聯網等板塊調整較大,帶領市場下跌,全周上證指數下跌2.77%,創業板指數下跌5.98%。分行業看,前期漲幅較大的傳媒、商貿跌幅超8%,信息技術、港口航運、農林牧漁、食品飲料等行業也有較大跌幅。
海外方面,9月美國非農就業報告出爐,新增就業僅為14.8萬,遠不及預期18萬人。市場普遍認為,9月就業數據的低迷顯示政府關門導致美國經濟動能減弱,這有可能讓美聯儲按兵不動,維持每月850億美元的購債規模直至明年春天,QE減碼再度延后有利于海外資金流入中國的趨勢得以延續,有利于國內的流動性平穩。
國內方面,經濟可能仍在復蘇通道。10月匯豐中國制造業PMI預覽值為50.9,好于市場預期的49.8,也比9月終值50.2環比走高,并升至七個月高點。但隨著補庫存過程逐漸結束,四季度我國經濟增速仍有反復,經濟仍未迎來持續復蘇的時機。
物價方面,通脹基本可控。農產品價格仍在持續下跌,有利于抑制10月CPI繼續走高;而房價上漲勢頭有所放緩,當前9月同比上漲更多來自基數效應,統計局表示“今年9月份,城市新建商品住宅價格同比上漲,既是去年10月份以來各月房價環比上漲累積的結果,也與去年同期房價下降、基數較低有直接關系?!?/p>
流動性方面,也基本保持平穩。鑒于9月跨境資金流入壓力加大,公開市場已無需逆回購“注水”的需要,央行“鎖長放短”的操作方式已悄然改變,下一階段公開市場回籠預期升溫,正回購或央票重啟的可能性正增大。上周逆回購階段性退出,央行公開市場凈回籠580億元,但這并不意味著流動性的收緊,而只是應對熱錢重新回落中國的對沖策略。
政策面,媒體報導,土地改革將在十八屆三中全會中有重大突破。下一步土地改革方向將包括林權、土地承包經營權和宅基地使用權這“三權”將可以進行抵押融資。此外,媒體還報導,從目前地方披露的信息來看,城際鐵路將在四季度有一波大的開工潮和竣工潮。鐵路總公司四季度的“突擊花錢”加上各地方在城際鐵路方面注射的“強心劑”,令剩下幾個月全國鐵路建設可能呈現白熱化狀態。
在美國延遲QE減碼,以及國內經濟、物價和流動性都基本保持平穩的情況下,上證指數大幅下跌可能性不大。但以創業板為代表的成長股由于前期漲幅過大,回調壓力很大,可能打擊市場人氣,拖累主板表現。操作上需要做好風險控制,及時從成長股上獲利了結,增加一些低估值、業績增長穩定品種的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