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周市場基本上是一路探底的調整走勢,周一上證指數慣性上沖攻擊2242點之后掉頭向下,周三在“國際板”和IPO重啟等傳聞打擊影響下指數破位暴跌,盤中跌停達五六十家,創業板指數更是放量下跌,周四周五指數延續震蕩下跌筑底的走勢,成交量方面稍有縮量,顯示出市場的做空動能在逐漸衰減。板塊方面,比較強勢的還是土地流轉相關的農業股,以及受國務院出臺醫療健康服務指導意見消息刺激的民營醫院概念股,與上海自貿區相關的板塊短暫表現后依然處于調整狀態。
盤中市場出現多個板塊齊頭并進的局面,農機、環保、土地流轉、水務、煤炭、電子等七八個大小板塊出來表演,但結果是無功而返,前期專欄重點分析過,這種市況對多頭能量消耗較大,加劇了后市調整的壓力。就拿最強勢的環保板塊來分析,從板塊表現力度上看,后市的持續性還有待驗證,主要原因還是在于經歷過前期大幅度拉升后所處的價位偏高,市場的追高意愿不強,以及本身業績成長幅度與股價估值并不匹配,后市繼續炒作的根基不穩。
從技術形態上看,上證指數的殺跌動力在衰減,但是市場的個股做多動力并未動搖根基,市場的賺錢效應依然還在。目前市場傳出的最新消息十八屆三中全會將于11月11日召開,還有二十多天的時間,從政治維穩的角度上看,會議召開前的市場表現不會太差,再度縮量是進場的信號。相比主板,創業板令人擔憂,周四不少龍頭股再度大跌,市場人氣再被挫傷。主板由于權重股相對穩定,因此指數并沒有反映出個股的殺傷力,這說明現在個股的風險比上證指數要大得多。因此,整體操作上要切忌追高,對那些切實受益于改革紅利的個股,需要以低吸為主。
要探討下周的市場行情,就必須對市場運行節奏和走勢有個大致的了解,如果我們從每天的分時細節結合消息面來解讀分析會收到很好的效果。周一周二大盤沖高回落,消息面上相對來說比較平靜,因此走勢的表現受外界的干擾較少,更能真實的反應出市場本身的需要調整的內在動力,周三暴跌加速了這種調整的節奏,暴跌的源頭來之于若干的市場傳聞,有傳聞在上海自貿區內設置“國際板”的,有傳聞在周末出新股改革發行意見稿的,還有傳聞地方債24萬億的,不一而足,我們姑且不論這些傳聞的真假,消息面只是誘因,這從側面反應了市場做多信心的不足,說明了市場的謹慎心態。
“國際板”和IPO傳聞反應出市場對擴容的擔憂,地方債的傳聞反應出市場對經濟基本面的擔心,這些擔心最終映射在市場上,形成了短期的市場走勢。上期我們已經分析過影響市場中期走勢的幾個重要因素,經濟基本面維持三個月反彈走勢,只是增速趨緩,稍微有點旺季不旺的特征,相對還算平穩,基本反應了市場的預期;美債危機問題,最終都會得到妥協解決,目前的最新消息已經完全詮釋了過往歷史,只是糾結的過程確實讓空頭抓到了機會,好在問題得到解決,對市場的影響基本消除;地方債審計問題,渣打的報告測算大概是24萬億,這確實有點超出市場的預期,當然這僅僅是他們的測算,如果真的印證了大概的規模,那么現在的傳聞反倒是一次風險的釋放。目前審計局的結果并沒有公布,這種狀態會加劇市場的猜測,對市場的走勢會形成干擾,會加大市場的震蕩幅度,因此后面的走勢我們依然需要重點去關注地方債的消息面影響。
對于上證指數,從中期月線技術走勢上看,KDJ技術指標出現底背離信號,內在的原因在于市場對新一屆政府的改革紅利的期待。前幾期策略我們已經闡述過新的多頭旗幟是以上海自貿區板塊為首的改革紅利板塊,因為它們占指數的權重較大,能有力帶動行情的發展,這在盤面上已經多次驗證,但凡上海本地股活躍的時候指數都有上佳的表現,一旦上海自貿出現重度下挫,嚴重傷害市場人氣的時候,指數也是暴跌的走勢。之前我們反復提到上海自貿為首的改革紅利行情就相當于七八百點的創業板,目前我們仍然堅持這種觀點。行情的上漲不可能總是一帆風順的,其中的過程會比較曲折,這個曲折的過程也是對人性的深度考驗。
對于創業板,我們需要重點來探討一下,日線上看,創業板指數越過通道上軌后出現加速上漲態勢,但是成交量卻出現逐波下跌的頂背離走勢,目前高位走出放量下跌的走勢,從下跌的量能密集波看下跌的量能呈現逐波放大,回顧創業板的龍虎榜數據,特別是以中青寶等手游龍頭概念股的成交數據看,密集出現的賣出席位都是機構席位,資金也都是凈流出。再比對樂視網和掌趣科技的復牌行情,我們會發現創業板的高位個股特別是手游、文化傳媒等,借助樂視網和掌趣科技的復牌有組織有預謀的進行了撤退計劃,這些股票的大跌,對市場的人氣傷害挺大,這在主板的行情走勢中也能得到體現,因此后市的行情,對于創業板的高位個股,我們報以回避的態度還是很有必要的。
落實到實戰操作策略上,由于主板破位引發慣性下跌,上海自貿本地股也處于調整狀態,在沒有外力打破這種平衡的情況下,下周的前半段指數有可能會繼續延續震蕩筑底的態勢,但是本身市場內在趨勢還在延續,改革紅利行情并沒有完結,做空的動能也在衰竭,再加上十八屆三中全會之前的政治上的維穩,低點縮量就是我們進場低吸好時機,板塊方面重點還是關注調整充分的改革預期強烈的上海本地股,以及國家政策扶持的醫療健康服務板塊特別是改革預期強烈的民營醫院,當然更重要的是要把握好進出市場的節奏,回避大幅度炒作的高位創業板個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