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周市場的拐點在周三,一輪快速殺跌,致使不少前期漲幅較大的中小盤個股出現跌停潮,即便周三晚間美股大漲,也未能使得周四的A股跟風上漲,可見周三的大陰線殺傷力太大,結合此前9月17日的大陰線有貌似雙頭嫌疑,不少投資者都在驚呼行情結束了。是如此嗎?
日線看滬指年初調整以來,9月上旬試圖突破2444點以來的下降趨勢線,隨后的折返,未改變1849點以來的上升趨勢,突破尚未有效,但支撐依舊適用。
成交量方面,9月上旬意欲突破中期壓力線時成交異常放大,轉入調整后,成交萎縮,這不是傳統意義上的放量走低,也就沒有明顯的資金出逃。故在支撐線附近的止跌回升則成為一種必然,而后量無法超越前量的反彈也就注定還有回調,總的來講,也就是消化2334點附近的壓力尚不充分,多方有必要經過充分的換手。根據支撐與阻力,對于多方的防線預期,則約在2150點附近,該點之下,暫難確定有深度的回調,且可能在該點附近正負20個點構造箱體的下邊線,一旦換手充分,則必然放量挑戰2250-2270點箱體上邊阻力區。
不否認,在挑戰2270點途中出現的上漲乏力后快速殺跌,難免有讓多頭信心不足的嫌疑。自1849點反彈以來,周期股沒有擔當持續性上漲的大任,而是一輪快速的超跌反彈之后,陷入疲態。此后自貿股、港口交運、商業等一輪爆炒,也延續此特征,之后,市場重新啟動成長股、環保股,但整個市場的原生做多動能逐漸轉弱,強者恒強的個股其實透露出一種無奈,在無整個市場轉暖的氛圍下,被迫暫不出現深度的結構性調整。這其實是多頭逐漸勢弱的過程,需要新鮮的血液來激活市場,或者,來一次相對充分的結構性調整來解決這樣的問題,而國際板傳言和IPO重啟預期的借口就顯得很重要了,那么下跌,尤其是估值偏高的成長股的下跌,在三季度業績證偽下,似乎顯得順理成章。另一方面,超跌反彈的周期股,也似乎看到了這一市場現象,紛紛反彈后快速殺跌,這就有了即使周三隔夜美股大漲,也未能使得周四A股興奮的原因了。在各種題材獲得爆炒后,市場其實對于題材股的挖掘到了一個真空狀態,需要有新的血液進來,如果重啟IPO,對于符合政策預期、業績尚有保障的新股,極有可能獲得市場的爆炒,筆者認為這可能是大概率事件,一旦如此,市場將會在結構性調整中被再度激活。
總的來講,筆者認為目前的調整屬于良性整理,難以出現深度回調,極有可能構造震幅約在100-150點的箱體,消化目前多空分歧。此階段的交易,暫降低交易頻率和持倉。對于調整后和三中全會前的機會,筆者本周末將在五礦證券本部舉行高端沙龍上探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