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月15日,黑牛食品(002387)發布公告稱,董事、總經理吳一挺辭職。此時,距離吳一挺空降公司僅15個月。而在公司8月27日公布的半年報顯示,今年1-9月份歸屬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大幅下降80%-100%。盡管公司方面表示,吳一挺是因為個人原因而辭職,但從吳一挺去年所獲得薪酬來看,極有可能是因為業績未達考核要求所致。由于業績糟糕,公司還被迫終止了股權激勵計劃。
如果將時光回撥至三年前,公司儼然是食品飲料行業的后起之秀,根據招股說明書的描述,公司既有市場銷售優勢,又有技術優勢、品牌優勢。再加上食品飲料行業非周期性、成長空間廣的優勢,市場普遍對公司的成長抱有很大期望。公司此后兩年的財務數據也較為爭氣,2010年、2011年凈利潤達到8100.75萬元、10282.27萬元,同比增長分別達到20.44%、26.92%。然而,好景不長,2012年業績開始滑坡,當年凈利潤下滑了46.24%,公司今年上半年的凈利潤只有32.03萬元。從潛力股至績差股的墮落,公司只用了三年時間。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三月份以來,公司高管、董事長家族精準減持了公司股票,僅董事長林秀浩的小舅子林錫浩在5月27日至5月29日四個交易日火速減持了740萬股,套現了6618萬元。此時正值上半年收官之際,上市公司半年度業績應該已大致清楚,是潮汕人與生俱來的商業嗅覺促成了減持,還是另有隱情?局外人難以得知。
吳一挺辭職為業績下滑買單
10月15日,公司發布公告稱,董事、總經理吳一挺因個人原因辭職。《股市動態分析》周刊記者就此事致電公司,公司證券事務代表朱少芬表示,吳一挺確系個人原因辭職,與其它事項無關聯。然而,記者從公司業績變化及吳一挺從公司獲取薪酬來看,背后的真相恐怕不這么簡單v2HRH9//dX0LNh6k+nHFIg==。
資料顯示,吳一挺是臺灣人,于2012年7月10日空降黑牛食品,接替剛剛掛冠而去的吳華東。吳一挺先生是食品行業的資深人士,曾任職統一企業集團、楊協成(新加坡)食品飲料公司。根據公司公告,吳一挺的年薪為100萬,其中基本工資為60萬,績效工資為40萬。值得注意的是,當時黑牛食品董事長林秀浩的年薪為60萬元,前任總經理的薪酬也只有33萬元。顯示,公司對吳一挺抱有較高的期望。公司方面當時亦表示,吳的到來會給公司業績帶來一定的提升,但具體戰略方案還沒有出爐。記者從公司2012年公布的年報發現,吳一挺當年度領取的薪酬為28.5萬元。從任職日期算起,28.5萬元相當于近6個月的基本工資。換言之,吳一挺去年的績效工資為零。由此可知,去年公司5527萬元的凈利潤未達到董事會制訂的目標。那么,今年上半年32萬元的凈利潤,以及今年前三季度凈利潤下滑超過80%更不可能完成目標。或許,這才是吳一挺辭職的真正原因。
華南地區銷售收入占比不到2%
就食品飲料行業來說,由于產品同質化較為嚴重,毛利率提升較為困難,因此,盈利能力提高的關鍵因素取決于收入增長與資產周轉率的提高,乳制品行業的伊利股份、蒙牛已充分驗證這一點。那么,從這個角度來看,公司的經營行為有些偏離正軌。
首先來看利潤率這一項,公司2010年至2013年上半年的銷售毛利率分別為33.09%、34.68%、34.33%、34.18%,基本保持穩定,而且該數據還高于同行業競爭對手維維股份。但公司的總資產周轉率卻呈逐年下降的態勢。數據顯示,從2010年至2013年上半年,總資產周轉率分別為0.67%、0.61%、0.50%、0.19%,遠遠低于快速消費品(食品飲料)行業的優秀公司。以伊利股份為例,從2010年至2012年,該項數據均在2%以上,是公司3-4倍。造成公司總資產周轉率低下的原因或許多種多樣,但有一個原因或不可忽視,即公司在華南區域經營不善。數據顯示,公司2012年在華南地區的營業收入占公司總營業收入的比例為2.39%,今年上半年來自華南地區的銷售收入占總收入的比例為1.60%,而將主戰場開到了維維股份所在的華東地區。由于華南地區是公司總部所在地,在自家門前取得這樣的成績,管理層難辭其咎。
另外,公司業績下滑的另一個原或許是不斷壓縮廣告費。年報數據顯示,從2009年至2012年,公司所支付的廣告宣傳費分別為:3586萬元、3227萬元、5497萬元、2619萬元。2013年上半年的廣告宣傳費為838萬元,比去年同期足足少了1000萬,降幅超過50%。誠然,壓縮廣告費有利于控制成本,但卻會影響銷售收入,是殺雞取卵的做法。
董事長家族精準減持套現
今年4月22日,公司董事長林秀浩在全景網舉行的業績說明會上表示,不會減持所持公司股票。盡管董事長今年以來沒有減持,但林秀浩的直系親屬、公司的高管及親屬卻大手筆減持,而且時間點頗為微妙。其中,最惹人關注的是林秀浩的小舅子林錫浩的減持。資料顯示,在5月27日、28日、29日通過大宗交易平臺拋售了730萬股,競價交易減持了10.2萬股,四個交易日火速套現了6618萬元。由于正值上半年收官之際,公司高層應該已大致掌握上市公司的半年度業績,此時減持,是潮汕人與生俱來的商業嗅覺,還是另有隱情?神奇的是,在林錫浩減持之后,股價一個月內暴跌了30%。此外,董事姚利暢、董事親屬林秀偉都在5月中下旬有大筆減持的動作,令人疑竇頓生。
目前,從公司經營層面愈發艱難,業績每況愈下來看,發展前景令人憂慮。黑牛還是原來的黑牛嗎?“豆奶還是黑牛好嗎?”時間或許能給出最為客觀公正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