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受國慶節前資金緊張、季度資金結算影響和IPO國慶節后重啟傳聞影響,本周市場一路下跌,走出震蕩下跌整理的格局,權重股普遍下跌,特別是作為多頭風向標的上海自貿區板塊集體跌停,嚴重傷害了市場人氣,導致滬指失守2200點關口,好在市場出現縮量跡象。
板塊方面,市場再次顯示了板塊輪動的特征,金改民營銀行、土地流轉改革、O2O概念等時有表現,力度稍有減弱, 自貿區概念出現深度調整,主要因為來自于獲利資金的節前出逃和市場預期消息面上的“見光死”,也正因為上海自貿區的調整,導致市場缺乏做多的主心骨,再加上節前多空雙方均相對謹慎,市場走出震蕩整理的格局。
技術上看,市場處于縮量調整的走勢,下方2100點附近有支撐,節前的提前調整并沒有改變市場的主流趨勢,節后隨著資金緊張影響消除和IPO重啟消息的明朗化,有利于市場走出偏多的市場格局。操作策略上,靜待節后消息面的明朗化后,市場出現顯著縮量后是進場良機。
目前市場正處于季末銀行考核、“十一”長假即將來臨的敏感時期,一方面出于避免節日期間政策反復和流動性回收要求,資金兌現籌碼的行為無形中將加大盤中高位個股特別是獲利盤較多的板塊拋壓力度,另一方面在近日銀行間中短期同業拆借利率全面回升之際,管理層做出了“既不放松也不收緊銀根”的表態,對于流動性緊張的擔憂也將在短期內制約市場的表現。不過,我們認為,無論是政策預期的反復,或是流動性趨緊的擔憂,對于市場的影響都將是短暫和有限的,目前反彈的基石依然相對牢靠,市場上行的大趨勢還未遭到根本性破壞。
本周,央行通過公開市場操作投放資金800億元,顯示了央行緩解過節資金和季度資金結算負面影響的貨幣政策基調。資金價格方面,短端利率有較為明顯的上升,資金在季末偏緊的跡象再現苗頭,市場也通過下跌給出一定程度的回應。但是隨著央行節前維穩資金投放,6月“錢荒”的顯著影響不會再度出現,9月季度資金緊張已經淡化,季末資金價格的波動,不會改變資金面適度寬松的局面。貨幣政策中性的基調短期內不會改變。
而在外圍流動性層面,盡管季末資金面偏緊的局面難以避免,但一方面,美聯儲在中秋節期間表態繼續維持每月850億美元量化寬松不變,全球的流動性在未來一段時間內將繼續保持相對充裕的狀態,同時市場對熱錢持續流出我國資本市場的擔憂有望得到緩解;另一方面本周市場將迎來部分財政存款投放,也將舒緩季末資金面的緊張。因此,從國內和國外資金流動性方面看,近期流動性偏緊的局面并不會持續太長時間,對A股的沖擊在時間上和力度上也將有限,未來隨著長假過后市場對資金面的擔憂情緒將消除,制約A股層面的流動性預期得到顯著改善,有利于節后行情的展開。
回顧近期A股走勢,政策紅利一直是主導股指運行方向的重要因素。每當市場有政策紅利預期的概念板塊集體出現調整的時候,股指往往是以震蕩下跌整理的走勢為主,難有持續強勢的表現,而在新的政策紅利釋放的時候,市場參與熱情明顯提升,概念個股相對活躍,股指也相應的實現了較強的反彈走勢,顯示出主導市場的依然是政策改革紅利的釋放。
從基本面的角度看,結合最新出臺的數據來看,無論是以中小企業經營為主的匯豐采購經理人指數(PMI),或是以大中型企業為主的中采PMI指數,均已出現了好轉并運行在枯榮線上方。同時全社會用電量等其他先行指標也大幅回升,配合進出口數據回暖,在釋放出我國經濟增速企穩的信號同時,也為強周期品種的估值水平形成了有力支撐,這將為市場的托底走勢構成良好的支撐,周期股的大機會雖然不會有,但是隨著國內外終端需求的改善和政策紅利的進一步發酵,現階段宏觀經濟運行有望保持穩定狀態,A股出現系統性風險的概率并不大。
我們認為周期性行業的配置價值僅僅存在于估值修復的過程中,其反彈的力度較為有限,中長期投資應圍繞著“改革”這條主線展開。改革代表著經濟轉型的方向, 是實現經濟結構轉型的動力, 具有巨大的政策紅利釋放通過制度紅利的釋放,能充分挖掘經濟增長的潛能,提升市場經濟的運轉效率,為后續經濟的再次騰飛打下堅實的基礎。因此,投資上應緊跟政策的步伐,尋找受益的行業和公司,深度挖掘有政策紅利釋放預期的相應板塊和個股。對于創業板指數,市場要擺脫創業板高估值的困擾顯然并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情,從新興產業中尋找真正高成長的公司也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情,納斯達克的歷史已經證明只有少數公司能成長成為有影響力的大公司。技術上看創業板的量能始終不能有效放大,從風險收益比的角度看參與創業板的價值不大,建議回避高位的個股。
綜合上述分析從整體來看,節前資金離場、技術面確認支撐的要求和IPO政策預期的反復,使得目前多空謹慎心理日益加劇,節前股指難有更大作為。從外圍環境的普遍轉暖和國內經濟的持續向好為A股市場構筑的較強力的反彈基石,而三中全會所帶來的政策預期將在節后逐步催化,為股指的運行繼續提供向上推動力。
隨著節后資金流動性擔憂情緒消除,IPO政策預期的明朗化,在三中全會之前,圍繞“改革”這條釋放政策紅利的主線仍將延續。具體主題上上海自貿區概念調整充分后依然可以尋找合適的介入點,其他主題如養老醫療、土地流轉、民營銀行、T+0和優先股概念也值得關注。對于創業板要站在風險收益比的角度來考慮問題,長期脫離基本面的現象不會長久,回避高位個股。具體實戰策略上,盯緊節后消息面變化,保持半倉資金做好準備,靜待市場出現顯著縮量跡象后尋找合適的進場的機會,把握好進出市場的節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