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陣秋雨一陣涼,本周大盤三連陰后終致年線失守。而前期強者恒強的上海自貿概念股在本周迎來大面積跌停潮也無疑成了大盤年線失守的幕后推手,自此壓制了整體題材熱點的活躍氛圍,開啟了題材熱點的退燒之旅,多元金融、傳媒娛樂、倉儲物流等位居跌幅榜前列,曾經的大熱如今遭遇節前秋雨涼意,著實讓人感慨。
從盤面上看,最吸引眼球的莫過于上海自貿概念股本周四普遍遭遇重挫,該板塊指數跌幅一度逼近9%,17只個股跌停,而若放到整個上海板塊看,則跌停家數更多,達到25只,場面極為慘烈。另外,銀行等金融股也再次出現下挫。兩者共振致股指遭遇大跌。而領漲龍頭遭空頭大舉打壓,這必然打壓市場人氣,從而進一步壓低股指。
大盤目前在2200點至2344點一線積聚了大量的套牢籌碼,對于股指上行所構成的壓力是不可小覷的。在2200-2300點一帶有幾個交易日交易量處于天量狀態,積累大量的解套籌碼,需要成交量放得足夠大,但市場近日一直處于縮量狀態,顯示場外資金沒有入場,場內資金節前交投意愿又不足,無法成功逾越前期阻力區,久盤必跌的諺語再一次顯靈。但換個角度來看,前期由于上海本地股的快速上漲嚴重透支了本輪行情的時間長度,權重藍籌的疲弱決定了股指的上漲空間不大,而且后市還有懸而未決的IPO政策壓制,市場更需要空頭的宣泄,所以快速調整未必是壞事,讓漲幅過大的板塊釋放釋放風險,同時在快跌后實際上騰出了未來回穩的空間,也更有利于節后股指穩健運行。
宏觀面結合最新出臺的數據來看,無論是以中小企業經營為主的匯豐采購經理人指數(PMI),或是以大中型企業為主的中采PMI指數,均已出現了好轉并運行在枯榮線上方。同時,全社會用電量等先行指標也大幅回升,再配合進出口數據回暖,均釋放出我國經濟增速企穩的信號。后市隨著國內外終端需求的改善和政策紅利的進一步發酵,現階段宏觀經濟運行有望保持穩定狀態,筆者認為A股出現系統性風險的概率不大。
因此,當下股指的縮量下跌,定義為上升途中的調整或更為切合實際。而此類調整過程,往往也是熱點洗牌新舊龍頭切換的過程。當前臨近十八屆三中全會的召開,股市處于重要會議前的特殊維穩護盤區間,并且市場對重磅改革出臺的預期日趨強烈。在此背景下,主力有較大的有利條件,啟動新的領漲龍頭,以打開進一步炒作的突破口。因此,無需對大盤過于擔憂。例如筆者近日多次強調的石油改革概念,本周逆市崛起,潛能恒信連續漲停帶動板塊內多股漲停,頁巖氣或油氣勘探概念亦隨之啟動,表明機會猶存。而在大盤下跌中具有真正改革潛力且又未大漲的板塊個股,以及與改革轉型方向相一致的重組概念等,仍值得后市繼續挖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