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袖珍基金(以下簡稱為“微基”)的數量正越來越多。微基的相關問題正成為市場關注的重點之一。關于微基的出路,無非是三條:清盤;合并;轉型。這三者之間誰更好一些呢?我們不妨從投資者、基金公司、管理層、股票市場這四個方面予以綜合分析,衡量每一種方法的優點與缺點,然后,給出最終的結論。
清盤
所謂清盤,就是相關基金最終不得不賣光所持有的股票、債券等,然后按照最終計算出來的凈值,按照投資者所持有的基金份額數量,按照把資金原路返還給投資者。如果有虧損,風險由投資者承擔。本質上,清盤是一種比較粗暴的方式。
投資者的角度來看。清盤應該是投資者最為直接的的想法,其出發點無非是既然基金公司管理不好相關基金,那就干脆把錢退回來算了。但是,事情真的就是這么簡單嗎?不一定。第一,贖回費這筆開支,不一定就能夠真正節省下來;第二,清盤的時間成本可能會比較大。以全市場第一只帶有明確清盤機制的基金產品融通通澤為例,這樣的清盤應該可以被算作為“一般清算”,這種清算的時間將在六個月以內。這樣的過程實在太長了,更何況投資者的資金在此期間是沒有活期存款利息收入的。對于投資者來說,清盤其實很不劃算。
從基金公司的角度來看。之前就沒有管理好相關的基金產品,如果再迫不得已地被要求清盤,那么他們將極有可能地會更加不盡心、盡力、盡責地做好最后的工作。屆時,基金在賣股票的時候,不排除大概率地會有盡快賣出的可能,那么,表現在盤面上,就是相關股票的市價有可能會被打壓的很低,甚至會掉在跌停板上。如果這樣,相關基金的凈值就損失很多。
基金公司對于清盤這件市情很謹慎,很忌諱。大家一致擔心,如果率先清盤,將會立即成為媒體關注的焦點,并會立即被媒體描寫成為最差的基金公司。這樣的名譽損失,將是任何一家基金公司都極不愿意承受的。
從股票市場的角度來看。一方面,如果有基金要清盤,行情的走勢將會受到影響,主要就是不敢上漲,如果恰逢弱勢,不排除還有跌一跌的可能;另一方面,相關基金之前所持有的股票,尤其是重倉股票,理論上大概率地將會在此期間下跌。把以上兩個因素結合起來,其結果將是:如果遇到基金清盤,基礎市場行情將會走弱,甚至下跌。當然,如果清盤的是債券型基金等非權益類產品,由于債市里很多品種的流動性可能更差,屆時,賣光所持有的債券也將會是一個難題。
從管理層的度來看。如果上述分析成立,基礎市場行情因為有清盤而非正常下跌,破壞了市場的穩定,或者還會進一步引發出其它的一些問題,并進一步加劇基礎市場行情的波動,這種情況必將是管理層不愿意看到的。
合并
所謂合并,就是把微基與同公司旗下的同類型、有相同投資方向的基金合并,通常,微基都是業績很差的基金,而合并吸收它的基金,應該是業績較好的基金。
從投資者的角度來看。微基之所以是微基,與其業績不好有很大的關聯,如果合并,微基被并入另一只業績更好的基金,對于原先微基的持有者來說將是一件好事。不過,對于合并者來說,由于突然有大額資金進入,如果這些資金沒有能夠及時購買股票,將有可能會小幅度地攤薄合并基金原持有人的收益;另外,合并之后的基金將會有一個調倉的過程,這個過程或將也會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到基金的業績。
從基金公司的角度來看。如果合并,好處較多:第一,公司所管理的基金資產規模不會受到影響;第二,管理費還可以照常收取;第三,公司聲譽不會受損。合并對于基金公司來說,所要做的事情主要是完成一些全新的、可能略微繁瑣的法律手續。如果涉及到不同的托管銀行,還要做一下被清盤基金原托管行的工作;如果涉及到中登,或許還有登記結算方面的一些問題。
從股票市場的角度來看。由于不再有大規模、強制性賣出股票的襲擾,股市行情原先的運行趨勢將不會受到影響。之所以不會出現劇烈的調倉,一來是因為相關股票的種類和持有量可能不多;二來,如果動作偏大,將會影響自身的績效,合并者的管理人將會慎重考慮。
從管理層的度來看。劃去一只績差基金的備案,這似乎就是管理層在此過程中唯一要做的事情。既能夠省事,還能夠保持市場的全面穩定,一舉多得,好事一件。
轉型
所謂轉型,就是把原先的微基改頭換面之后讓其依然存在。原先的基金之所以會落魄為微基,并且還遇到了清盤的危機,或許就有其產品自身設計上的重要缺陷存在。如果真是這種情況,調整一下產品的整體設計,使其符合未來的市場投資需求,即可。
從基金公司的角度來看。如果轉型,基金公司要做的事情將會比較多,包括但不限于:找出原先設計上的缺陷,重新設計出新的投資理念、范圍、策略等,修改基金契約,召開持有人大會,上報管理層,聯系銀行等銷售渠道,大張旗鼓做一個類似首發的持續營銷,等等。這一連串動作做完,需要持續較長的時間,但能夠有多大的效果,是一個很大的問號。
從目前微基的實際運作情況來看,由于產品原先設計上的缺陷而導致業績不好、凈贖回量很大,這種情況對于絕大多數基金來說是不存在的。業績不好,更多的還是因為管理人的水平和能力。如果這個原因成立,那么,即使轉型,也將是大概率地無力回天。
從投資者的角度來看。轉型,對于很多投資者來說是一個較為復雜的事情。至于投票表決等,很多人是沒有心思玩這種“游戲”的。微基的持有者之所以會堅持到現在這樣的地步,與他們平時很“懶”,幾乎根本不關注自己的投資,有很大的關系。這樣的時候,要讓他們投票表決,惹煩了他們,或許干脆直接做個贖回,一了百了。
從股票市場的角度來看。轉型將會涉及到“新、老”基金調倉的沖擊。不過,由于微基本來的規模就不大,這樣的沖擊也將不大。預計基礎市場將會平穩應對這種情況的出現,以往大量出現過的“到期封轉開”案例,就可以為此佐證。
從管理層的度來看,這也是比較省事的一種方式,只要不影響市場的穩定、不損害投資者的合法權益,無論如何轉型,都是可以的。轉型的案例在市場上已經有過一些,最為典型的案例就是封閉轉開放。
綜上所述,經過全方位多層次的分析,在對于微基的出路這個問題上,我相對更為贊成的方式是合并,其次是轉型,我不建議清盤。
關于合并,從創新的角度來看,是一對一地合并,還是一對多地合并,是否可以在此過程中給投資者在相關公司旗下的基金方面有多個選擇權,值得考慮。另外,如果是一對多地合并,以及由此必將會讓相關基金公司增加一定的操作難度,之間的得失平衡,需要基金公司仔細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