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匯豐PMI預覽值50.1,創4個月來新高,經濟有企穩跡象。但外部因素仍較復雜,如印度和印尼等國家的股市暴跌,對國內股市有一定的負面影響,筆者認為后期大盤整體震蕩格局概率偏大。
在光大烏龍事件后,主板市場一度受挫,創業板指數卻逆勢上漲,蹺蹺板的特征依然明顯。考慮到創業板也面臨9月份的解禁洪峰,筆者建議倉位過重又有盈利的投資者,不妨適度逢高降低倉位。自控能力較好的投資者不妨順應市場熱點,進行擇機布局。當下,出于實戰需要,筆者建議大家關注以下四大盈利模式:
1. 漲價模式。上市公司的主營產品如果出現了漲價,那么業績預期將不錯。因此這類品種自然會受到市場關注,畢竟炒股炒的就是預期,預期明朗,買股和持股心態就好,這樣的股票容易成為市場追捧對象。比如之前新西蘭奶粉事件,對國內的奶粉產業形成利好,國內部分奶粉的確有提價現象,反映在股市中就是相關的個股上漲。另外,今年我國北方洪水災難,南方飽受旱災,后期對農藥化肥的需求可能會增加,相關的個股出現機會。
2.業績模式。筆者發現,這2年只要有業績支撐的個股,絕大多數能走出好行情。可能某段時間走勢讓人感覺沉悶,但爆發是遲早的,“業績為王”不會過時。對于業績好的個股,若做不到巴菲特式的長期持有,起碼可以做到中線持有。那么業績方面主要關注什么呢?筆者建議關注這類財務指標:如每股收益、凈利潤同比增長率、凈資產收益率、毛利率等。第三季度業績預增或全年業績預增的,只要回調或是分批買入機會。
3. 熱點模式。市場就是信息、資金、預期等因素的結合體,市場熱點往往最具有市場話語權。近期信息消費(如網絡游戲,4G、5G,光纖)、金融改革(如小額貸款)、智慧城市(如智能交通、導航)等熱點中涌現不少牛股。經常有人說,投資熱點很難以把握,的確如此,對于熱點的把握需對市場保持敏感性,有前瞻性。筆者的經驗是:首先堅持每日閱讀要聞;其次對重要政策要長期跟蹤;再次要結合券商的研究報告進行深入研究,如此往往有不錯的效果。做短線的投資者則要熟悉常見的主題概念,以及相關的主題龍頭個股。
4.填權模式。填權模式是實戰中比較重要的盈利模式。從實體經濟上說,一個好的公司會從小變大,類似歷史上萬科、蘇寧電器等。填權的過程往往是市場對公司逐步壯大的預期。這方面,建議大家平時多關注填權后的走勢,技術上往往20日均線走強后有不錯的表現。當然部分個股除權后走熊,變成貼權也不在少數。這提示我們需要對大盤走勢,個股基本面等方面進行綜合的評判。
以上4種模式是實戰中經常可以運用的,筆者認為簡單、實用、重復三要素是盈利的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