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交347億,對的,你沒有看錯,本周三創業板指數創出年內新高,達到1208點,當天的成交量也創出了年內新高,量價齊升。這樣的情景,可以說是瘋狂,我們知道,去年11月底的上證指數,成交量也才300多億,但上證的流通市值高達十幾萬億,而創業板的流通市值只有幾千億,可以說換手率達到了奇高的狀態。這樣的狀態能持續嗎?我們不得不表示懷疑。目前有些機構認為創業板指數的走高是有盈利支撐的,理由是經濟增長疲軟會反映在傳統行業的企業盈利上,伴隨著經濟增速下滑,傳統行業企業盈利預期會發生相應的下移,而成長行業與經濟增長的相關性相對較弱,在供需兩端的內在增長動力驅動下,成長行業跨越了經濟波動周期,維持盈利增長態勢。但從我們的中報統計看,創業板并沒有體現出比主板更好的盈利增長速度,而估值卻是主板的3倍多。
讓人吃驚的是,創業板去年12月4日見底至今的151個交易日,只用短短八個月時間,指數成功翻番上漲102%,百只個股漲幅翻番,這在A股歷史上極為罕見。指數的瘋狂程度,讓我們想到了06-07年的大牛市,而個股的瘋狂程度,讓我們想到了99-2000年的網絡股行情。網絡股行情的時候,也是經濟處于轉型期,整體增速下滑,恰好亞洲爆發金融危機,國內資金對網絡概念股進行了瘋狂的挖掘,這次的手游概念股有異曲同工之妙。創業板行情堪稱瘋狂,但我們認為,再牛的行情,也會有階段性調整的時候,這樣方可走得更遠,短期連續逼空式上漲,反而也帶來了隱憂。接下來,如果創業板不經休整,繼續如此瘋狂上漲,泡沫被刺破的可能性越來越大,“博傻”游戲就可能進行到尾聲,因此投資策略上應保持一定謹慎。
經濟越差,思政策之心就越迫切。在公布匯豐數據后不久,我們就看到各媒體上在報導數據的同時,還加上了一句“溫和刺激政策或將到來”。足可見市場思政策之心有多迫切了。我們認為政策會逐漸出臺。繼周二鐵道總公司成功招標發行了200億債券后,工信部通信發展司祝軍副司長表示,在“十二五”后三年,信息消費規模年均增長20%以上是能夠達到,并公布了拉動信息消費的具體舉措。國務院總理李克強24日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決定進一步公平稅負,暫免征收部分小微企業增值稅和營業稅;研究確定促進貿易便利化推動進出口穩定發展的措施;部署改革鐵路投融資體制,加快中西部和貧困地區鐵路建設。在這樣的背景下,當下投資可以從鐵路建設和4G投資方面多找找個股,比如機構已積極介入晉西車軸、北方創業等個股。